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生活 > 正文

[十年,這里]和中關村一起踏入教育改革深水區

日期:2014-12-31  來源:中國廣播網(北京)
[字體: ]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去年12月31號,中國之聲推出了特別報道《十年,這里》,用話筒對焦10個中國地點,用十年時間記錄這些地 方每年的變化,記錄這些地方的人們每年的喜怒哀樂,從細節處展開微觀中國的生動圖景。

父母如何養老,孩子怎么上學,房價是漲是跌,看病會容易一些嗎,空氣會好一點嗎,同一座城市的你我能夠平等的生活嗎?這十年,可能是劇烈轉型的十 年,可能是前所未見的十年,可能是深化改革最要勁兒的十年,也可能是我們圓夢的十年。《十年,這里》在每年的12月31號播出。從今天開始到明年1月9 號,中國之聲和你相約,每天一期,一起傾聽這十個中國樣本。

以全長九公里的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大街做直徑,在這個區域畫一個圈,這里,云集著中關村一小、人大附中以及清華、北大等,從義務教育到高等教育階段全國最優質的教育資源。

去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北京市教委明確表示堅決斬斷“占坑班”、“奧數”與招生掛鉤的利益鏈。今年,則被稱為北京 “教育綜合改革元年”——首次啟用網上透明入學通道、取消共建生、教育新地圖等等“政策組合拳”,直擊多年來困擾家長的“擇校熱”問題。進入深水區的教育 改革在北京中關村的這些學校中間,正在引發怎樣的變革?

一年前,為了能讓孩子如愿“劃片”進入中關村重點小學的豆豆爸爸,在孩子上學的事下了不少功夫:親自教孩子說英語、報了圍棋、鋼琴、畫畫、數學和游泳的興趣班。這些“武裝孩子”的辦法,在豆豆爸爸看來,全是為了能穩妥的讓孩子“免試在戶籍所在地就近入學”。

豆豆爸爸:中國式家長就這樣考慮,能給孩子最好的,絕不給他其次的。從這個角度來講,中關村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為了孩子教育而奔命的“中國式家長”不在少數。家長對于孩子教育的高度關注與期盼,與教育資源的不均衡,讓“擇校熱”高溫不退。在今年4月,北京市教委公布2014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的意見。對于今年改革的核心,北京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曾這樣總結:

李奕:緩解擇校矛盾,解決義務教育入學的問題,根本的措施還在于優質資源的進一步均衡,滿足老百姓在身邊上學的需求。

豆豆爸爸說,孩子入學正好趕上一系列“組合拳”政策。“取消共建生,堵住條子生”,以及首次啟用教育部門可以監控的中小學入學服務系統等等舉措應聲落地。豆豆順利的如愿進入了片區內的重點小學——中關村一小。

豆豆爸爸:到這一年最大的教育方面的突破就是“就近入學”這四個字。所以我們就沾了這樣一個便宜。

豆豆入了學,爸爸又有了新的擔心。孩子上學能適應嗎?學校是素質教育嗎?老師的教育理念和自個的能一致嗎?北京市去年配合教育部相關要求出臺了“減 負八條”,這個也被稱為“史上最嚴”減負令。到了今年4月和10月,北京市兩次下發中小學“減負令”。豆豆爸爸說,孩子正好趕上了學校的教育改革。

豆豆爸爸:學校找了四五十位老師,花了一年的時間編寫了一套教材,是把數學語文什么的都合在了一本書里頭。而且所有的教材內容不離開教學大綱,但是他的文章全部都換了,換的很輕松的文章,所以孩子上學就拿著一本書就行了。到目前為止我覺得作業什么的基本沒有。

豆豆爸爸發現,關于教育改革的探索之路上,這個中關村名小學走的比他想象的還要遠。不僅孩子的教材是“個性定制”的,孩子的課程安排和老師設置,也與以往的“按部就班”完全不同。

豆豆爸爸:今年我孩子所在的學校試行兩個老師負責一個班,就不再是語文老師教一門課,數學老師教一門課,然后體育老師教一門課,不同的老師走馬燈式的換。而是這兩個老師深度的融合到這個班里頭,跟孩子們平時就在一起。

從2012年9月開始,北京市海淀區就在小學試點“課程整合和自主排課實驗”。中關村一小就是首批試點之一,該校葵園課程研究院院長趙紅波說,素質教育的關鍵,就是課程改革。

趙紅波:班里的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的特點,那可能我們的課程給孩子找到了一個釋放他個人個性的突破口。所以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學校當中有一個選擇,釋放他的空間。

在中關村大街上,這所小學正在進行的教育改革,絕不是孤軍奮戰。在相距不到2公里的清華附小,對于課程設置,這里提出“1+X課程”整合。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

竇桂梅:1是基礎,X是變量,是超越國家課程的內容。我們家的基礎課時是35分鐘,還有小課時的一刻鐘,到大課時的90分鐘不等,現在我有結構比例,是搭配組合在一起的。

在北京,今年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公平和均衡發展,是官方推進的大方向。在中關村,這塊教育高地上的實踐者們,關于素質教育的探索任重道遠。中關村一小葵園課程研究院院長趙紅波,這樣起說在工作中困惑。

 

 

趙紅波:我們的初衷是很好,但是在推進方面,比如說我們做可選擇課程,孩子們很喜歡。但是會涉及到一些國家必修課時的矛盾。這個中間我們也需要更頂層的支持,幫助我們解讀,能夠在國家政策的支持引領下,把個性的東西做的更好一點。

隨著教育改革進入深水區,或許想要解答“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的錢學森之問”,在每一次微小的教育探索和改革中,都有可能距離答案 更近一步。這些聚集于中關村大街周圍的擁有優質資源并被寄予厚望的小學,中學和大學,也正在深化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前行。明年,記者將持續觀察這里,來年的 變化將在明年的今天為您呈現。

到今年,我們對北京中關村大街的觀察已經持續了兩年,這些改變意味著什么?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推薦閱讀
精彩推薦
商城打折熱賣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