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義務植樹活動即將展開。昨天(11日),首都綠化辦公布了今年全市的義務植樹點和林木綠地認養點。與此同時,還首次公布了30處林木撫育接待點。
大規模設林木撫育接待點,這在本市歷史上還是首次。首都綠化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展義務植樹活動以來,首都各界已累計栽下 樹木1.97億株。全市森林覆蓋率從12.83%提高到41%;林木綠化率從16.6%提高到58.4%。“現在,北京的可綠化空間已經越來越小,提倡人 人種樹不現實。設立林木撫育接待點,是為市民提供更多的義務植樹盡責渠道。”
植樹點預約需趁早
今年,全市各區縣設立春季義務植樹接待點共計25處,除東城、西城外,其他區縣都有布點,總綠化面積2206畝。從公布的植樹點信息來看, 大部分地塊面積都很小,有的僅5畝地。較大的植樹點位于密云河南寨、順義南彩鎮望渠村、通州永樂店鎮堅村,面積分別達600畝、200畝和195畝。
25處義務植樹點從3月20日起陸續對社會開放,最晚可持續到4月下旬。“市民要種樹,需提早預約。”首都綠化辦義務植樹處處長葉向陽介 紹,從往年的情況來看,大部分植樹點會提前完成植樹任務,“因為地塊面積本身就不大,再加上社會單位團體種樹的比較多,去得晚就沒地兒了。”
林木撫育最晚到9月
相比于義務植樹點,這次公布的30個林木撫育點在接待時間上沒有那么緊迫。“從4月份開始,最晚可到9月底。”首都綠化辦副主任甘敬介紹,春夏秋三季的林木撫育市民都有機會參與。
據了解,這30處林木撫育點分布在全市除西城以外的15個區縣。東城、朝陽、海淀以轄區內的公園為主,其他區縣主要是山場、林地。撫育點總面積為5431畝。
“林地是‘三分種,七分管’。”甘敬說,開展義務植樹活動34年以來,首都各界栽下的樹木有1.97億株,成活率達88%。這些樹木的后期管護任務非常繁重,設立林木撫育點,市民也可以來搭把手。
納入撫育點的都是三年以上的中幼林,撫育工作包括澆水、修枝、涂白、除蘗、做圍堰等。難度不高,并且現場會有林業工人指導。另外,撫育用的鐵鍬、水桶、樹剪等工具都由撫育點提供,市民無需支付任何費用。
和義務植樹點一樣,市民前往林木撫育接待點也需提前進行電話預約,便于接待點統籌安排。
589株古樹等待認養
首都綠化辦還同時公布了46處林木認養點、88處綠地認養點,可供認養樹木總計86.5萬株,可認養綠地1017.2萬平方米。另外,全市 還設立了33處古樹名木認養點,提供側柏、檜柏、國槐、銀杏、皂角、古柏、楸樹、榆樹、棗樹、油松等10種古樹589株,社會單位或者家庭、個人可以就近 認養。
“其實,市民履行植樹義務的方式還遠不止這些。”甘敬介紹,根據綠化美化新形勢,本市于2010年推出了18種義務植樹盡責創新形式,包括 撫育幼樹、認養綠地、屋頂綠化、節日擺花、購買碳匯、參加綠化宣傳咨詢活動等等,市民不用一窩蜂去種樹,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宜的盡責形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