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北京將建東西兩條地下排蓄廊道 避免雨洪內澇

2015-04-11  來源:新京報
[字體: ]

 北京有望在城區東西兩側各建立一個地下深層排蓄廊道,用于防止雨洪災害;并加快“三環水系”水環境改善工程建設,實現水體循環流動。

    排蓄廊道避免雨洪內澇

    根據昨(9)日公布的《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河湖水系連通及水資源循環利用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北京市將開展東、西兩條地下深層排蓄廊道工程研究,盡快開工建設。

    北京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東、西兩條地下深層排蓄廊道參考了西方國家大型地下蓄排水設施。北京地勢西高東低,西部地區的排蓄廊道將可大量收集西部山區流向中心城區的洪水,東部的排蓄廊道是為了快速收集中心城區的降雨,避免形成內澇。

    該負責人表示,目前這兩條廊道還處于設計階段,位置、規模都沒有確定。

    地下水超采區域將回補

    北京現有的河道,尤其是城區的河道,往往給人一種水流稀少、水質不佳的感覺,這一方面是由于上游來水極少,基本多以再生水為水源,另一方面 也是由于河流、湖泊之間難以流動、循環。《意見》提出,北京將加快覆蓋中心城區和多個遠郊區縣的“三環水系”水環境改善工程建設。

    除了連通以外,還要通過再生水補水、雨洪水利用,實現“三環水系”的互連互通、循環流動,結合濱水綠道建設,改善生態環境。

    北京還將加快地下水回補工程建設,逐步實施城市應急水源地停采,在潮白河密懷順水源區、西郊山前平原區、昌平山前平原區等地下水超采區域實施地下水回補。

    此外,《意見》明確表示,將推進京津冀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治理、統一執法,實現有序銜接。

    “三環水系”水環境改善工程

    第一環

    連通“六海”、筒子河、菖蒲河等河湖,在中心城區核心部位形成約20公里的“一環”環狀水帶,通過實施水質凈化工程和補充清水,實現水體循環流動。

    第二環

    連通長河、北護城河、南護城河、通惠河等10條河道及玉淵潭、龍潭湖、朝陽公園等8個公園的湖泊,形成約60公里的“二環”環狀水帶。將實 施清河至圓明園湖、長河至紫竹院湖和動物園湖等河湖連通與水質改善工程,在小月河、北土城溝、二道溝、北護城河、南護城河等河段實施水體循環工程。

    第三環

    連通永定河、京密引水渠、北運河以及東沙河、北沙河、南沙河、涼水河、新鳳河等河道,形成約230公里,貫穿門頭溝、通州、順義、昌平、大興等區域的“三環”環狀水帶。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