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不讓“搶跑”寧愿轉學——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究竟何時是個頭?

2015-04-17  來源: 新華網北京頻道
[字體: ]

幼兒園階段禁止上英語、拼音課,教孩子20以上的數學運算……日前,北京市教委的一紙禁令再次顯露了將幼兒園教育“拉回到同一起跑線”的決心。

    但現實情況卻顯然不容樂觀。記者調查采訪發現,尚未完全銜接的小學入學方式、尷尬的幼教師資、家長的焦急矛盾心態事實上已構成了這一政策執行的重重阻力。如果不能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引導,一旦政策力度“松勁”,幼兒園的“小學化”勢頭隨時可能卷土重來。

    怪相:“不教小學內容,很多孩子中班就轉走了”

    日前,北京市下發了針對幼兒園“小學化”的禁令,并強調要在4月中旬之前檢查全市各類幼兒園中是否存在教授小學內容、提前“搶跑”的情況。一旦發現有幼兒園存在提前學習和強化訓練小學內容,園長會被嚴肅問責,幼兒園也將被降級。

    記者采訪多名幼兒園教師后了解到,所謂的幼兒園“小學化”,是指在幼兒園階段教孩子拼音、寫字、英語和小學數學運算。幼兒園的小學化,這是 我國學前教育多年來的問題,采訪中許多專家表示,孩子過早學小學內容,讓孩子從小就背負學習壓力,失去快樂的童年,影響健全人格、身心的成長。

    “幼兒園應按照教育部發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進行系統教學,包括健康、語言、社會、科學和藝術五個部分。”一位幼師告訴記者,“其中的‘科學’中的數學只是為了培養孩子的數字概念,和小學所學的數學計算完全不是一回事。”

    禁令之下,受訪的多位幼教都表示,所在幼兒園沒有開設小學階段課程,也對“小學化”持否定態度,而一些家長則表現出顧慮。北京市民林軍的女 兒正在某幼兒園上大班。他認為,一旦幼兒園不讓教拼音、數字,幼升小考試就會有困難,即便是就近入學,孩子也會因為學習基礎不同而被分入不一樣的班級。

    “會有家長要求在幼兒園中班、大班階段就教授小學內容。”北京一所知名幼兒園幼師向記者透露,孩子學習越好,家長越有此類要求,有的甚至直接在中班階段就把孩子轉至學前班,或者在上幼兒園期間給孩子在外面報名參加課外班。

    追問:誰是幼兒園教育“小學化”推手?

    華南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系教授袁愛玲認為,幼兒園“小學化”指的是在教育形式上注重課堂內容,但這不是幼兒擅長的方式,幼兒習慣在游戲體驗中獲得經驗。

    既然如此,又是什么原因讓幼兒園“小學化”常常為人詬病卻屢禁不止?

    ——應試教育生“怪胎”。“優質小學都有入學考試,往往注重知識性內容比較多,怎么考我就怎么學。”袁愛玲說,幼兒行為習慣等素質方面的培養比教知識困難得多,老師因為灌輸知識比較容易,喜歡單純教知識,家長也希望孩子盡早涉及文化知識。

    記者在一家民辦教育機構網站上看到了兩個北京知名小學的面試題總匯,其中均包括10以內加減法的思維運算題。“就像高考,只會做書面上的題怎么得高分?還得通過多學、超前學。”一位培訓機構的老師說。

    ——幼兒園師資、硬件設施皆是“軟肋”。北京一所平房區內的幼兒園接待人員告訴記者,這里的老師會在中班就教授孩子拼音、寫字,學前班階段 還會教100以內的數學運算。“幼兒園地方小,沒有太多的室外活動,不少外地人把孩子送到這里,怕孩子跟不上北京的小學教育,所以我們教得相對深一些”。

    專家還指出,一些幼兒園幼師群體整體水平相對較低,在教學中常常將小學的教學模式帶入幼兒園,也是幼兒園“小學化”趨勢的原因。

    ——幼教市場“煽風點火”。根據博思數據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早教市場競爭力分析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顯示,我國有早教機構1.3萬家。市場大、主體多,但規范少、監管弱——于是,各種培訓班一邊忽悠家長,一邊逼著幼兒園跟得上自己的“節奏”。

    袁愛玲認為,近年來幼兒園市場化趨勢明顯,家長選擇什么樣的幼兒園就會決定幼兒園的生存,家長多比較重知識輕能力,輕視非智力品質和因素的獲取,這也就容易導致幼兒園的導向往“小學化”發展。

    根子:“一刀切”只能治標,教育資源均等才是關鍵

    業內專家認為,幼兒園教育在重視幼兒身心發展的前提下,適當教授小學內容,只要方法得當,掌握好度是可以的,但教授的小學內容不是指偏重于 小學內容,而是符合孩子身心發展的課程。“一刀切”只能“治標不治本”,只有實現教育資源均等化、打破現有評價體制之后,問題才會迎刃而解。

    中國教育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幼兒園“小學化”是認識的問題,短期的功利主義,違反人的成長規律,壓抑孩子內在的天性,所以要改變家長、學校、社會的認識。

    儲朝暉認為,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絕非一紙禁令可以解決,也不是向家長做了宣傳、對教師做了培訓就能好轉。

    袁愛玲等教育專家認為,單單禁止幼兒園“小學化”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求所有學前教育機構,都不得“小學化”,“教育部門下發的禁令,只能針 對體制內的學校、幼兒園,而很難管到社會教育培訓機構,目前提供學前教育的社會機構,大多屬于工商注冊、工商監管,不屬于教育部門管理的范疇。”袁愛玲 說。

    事實上,在許多國家,超前教育是被禁止的。國外禁止幼兒園、早教機構教小學的知識,是通過立法方式,而非頒布行政規章的方式,因此,這對所有幼兒園、社會早教機構都適用。

    袁愛玲等教育專家認為,幼兒園“小學化”根本上是教育資源的不平衡,好壞之間懸殊太大,如果教育資源懸殊不大,相信也不會有太多的入學選拔性考試。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