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壽命具體是怎樣“算”出來的?北京市衛計委介紹,人的壽命與體質、遺傳、生活條件等自身條件有關,同時受社會經濟條件、衛生醫療水平等影響,人的壽命是很難真正預計的。
在此前提下,平均期望壽命常用于衡量人的壽命水平,它也是世界公認的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口健康水平重要的指標之一,是國際通用的評價居民健康水平的指標。
從人口學角度,期望壽命的“算法”是對同時出生的一批人追蹤,記下他們在各年齡段的死亡人數直到最后一個人的壽命結束,然后根據這一批人活到不同年齡的人數來計算平均壽命。最后用這批人的平均壽命來假設一代人的平均壽命。
市衛計委表示,在實際計算中,會利用各區縣人口和死亡數據,通過人口數據平滑和死亡漏報的調整校正,計算分年齡組死亡率,進而可以計算出該區縣的平均期望壽命。
專家表示,北京戶籍人口人均期望壽命為81.82歲,達到國際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如韓國、德國、英國等(2012年)。此外,東西城屬于首都功能核心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高,其期望壽命與香港(2013年)日本東京(2013年)的水平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