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護車遇堵車延誤救治怎么辦?今后,120和999有望與110等聯動,由公安交管部門采取必要的保障措施助救護車順利通行。而遇街頭突發病癥,好心人再也不用擔心出手相救反遭誣陷了,今后,患者及其家屬如捏造事實向提供幫助者惡意索賠,將承擔法律責任。
在今天(24日)上午召開的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上,“北京市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條例(草案)”進行一審。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今后,院前醫療急救產生的醫療服務費將納入醫保,叫救護車也可以醫保報銷了。
街頭有人突發病癥,卻由于害怕擔責而無人施救;好心人出手相救,反遭誣陷。
街頭獲救惡意索賠將承擔法律責任
市政府法制辦公室主任劉振剛表示,我們組織有關專家進行了專門研討。多數意見認為,好心人因施救造成損害承擔什么責任、按照什么歸責原則承擔責任,屬于民事基本制度,地方沒有這方面的創制權。
因此考慮,條例草案可以在不違反法律保留原則的前提下,在侵權責任法框架內規定:鼓勵具備醫療急救專業技能的個人在院前醫療急救人員到達前對急、危、重患者實施緊急現場救護;其緊急現場救護行為受法律保護。
此外,針對惡意誣陷者,條例草案規定:患者及其家屬不得捏造事實向提供幫助的人惡意索賠,因惡意索賠侵害幫助人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012年,海淀區田村北路一名騎車人被軋成重傷,救護車拉響警報將傷者送往醫院,無奈前往醫院的道路被堵得水泄不通,3公里的路足足走了40分鐘,導致傷者不幸去世。
120、999與110聯動保障救護車通行
救護車路權如何保證?今天審議的條例草案規定,救護車執行院前醫療急救任務,可以依法使用警報器、標志燈具;使用消防通道、應急車道;在確 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駛路線、行駛方向、行駛速度和信號燈的限制;可以在禁停區域或者路段臨時停車;并免交收費停車場停車費和收費公路車輛通行費。而單 位和個人在行駛中應當主動避讓執行醫療急救任務的救護車,因避讓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免予行政處罰。
條例草案特別提出,院前醫療急救指揮調度平臺、110、119、122等城市公共服務平臺之間應當建立聯動機制,共同做好突發事件和其他公 共安全應急處置工作。指揮調度機構可以根據搶救急、危、重患者的需要,申請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采取必要的救護車通行保障措施。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視情 況可以采取措施保障救護車快速通行。
單位和個人阻礙執行院前醫療急救任務的救護車通行的;侮辱、毆打院前醫療急救人員,或者以其他方式阻礙院前醫療急救人員實施救治的,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自2011年7月15日起,本市正式啟用“120、999聯合指揮調度平臺”,實現了兩個急救網絡呼叫信息在技術上可自動切換的功能,但并未從根本上實現統一的指揮調度。
院前急救指揮平臺將統一調度
條例草案規定,本市建設統一的院前醫療急救指揮調度平臺,組織、協調、指揮、調度院前醫療急救機構提供服務;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整合現行分別設立的指揮調度機構,組織設置統一的指揮調度機構,負責院前醫療急救指揮調度平臺的運營、管理。
另外,院前醫療急救人員到達院內醫療急救機構后,應當與接診醫生、護士交接患者病情、初步治療及用藥情況等信息,填寫并保存病情交接單。院內醫療急救機構應當堅持首診負責制,不得拒絕接收院前醫療急救機構轉運的急、危、重患者。
[其他亮點]
■院前急救費用將納入醫保
條例草案還規定,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應當根據本市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綜合考慮區域人口數量、交通狀況和院內醫療急救機構分布情況、接診能力等因素,制定本市院前醫療急救機構設置規劃,統籌院前醫療急救機構及其固定站點的布局,并向社會公布。
市發展改革行政部門應當會同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市人力社保行政部門,根據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成本和居民收入水平等因素確定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收費項目和標準,納入本市醫療服務收費標準,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適時調整。
本市將院前醫療急救產生的醫療服務費納入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報銷范圍。
■救護車不得因收費延誤救治
條例草案規定,院前醫療急救機構應當按照規定標準收取院前醫療急救服務費用,不得因收費問題延誤救治。
患者及其家屬因自身原因拒絕接受指揮調度機構已派出的救護車提供院前醫療急救服務的,應當支付已經發生的救護車使用費。
患者確無能力支付醫療急救費用的,院前醫療急救機構和院內醫療急救機構實施救治后,可以依據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向疾病應急救助基金、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城鄉醫療救助基金等申請經費補助。
另外,單位和個人對院前醫療急救機構進行公益捐贈的,依法享受相應的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