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天(4日)獲悉,日前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中取消了894個“過氣”職業,首次為127個職業增加了綠色標識。
新修訂的2015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日前頒布,人社部有關負責人昨天介紹,我國曾于1999年頒布了第一部《職業分類大 典》。進入新世紀以來,“餐具清洗保管員”“唱片工”“拷貝字幕員”等傳統職業開始衰落甚至消失,“信息通信信息化系統管理員”“基金發行員”“期貨交易 員”“光伏組件制造工”等新職業不斷涌現并迅速發展。還有一些職業為適應形勢開始調整和轉化。針對這一情況,2010年底人社部會同國家質檢總局等啟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修訂工作,歷時五年形成新版《職業分類大典》。
與1999版相比,2015版《職業分類大典》中減少了547個職業,其中新增347個職業,取消894個職業。新增職業包括“網絡與信息 安全管理員”“快遞員”“文化經紀人”“動車組制修師”“風電機組制造工”等。取消職業包括“收購員”“平爐煉鋼工”“凸版和凹版制版工”等。
此次修訂還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將部分社會認知度較高、具有顯著綠色特征的127個職業標示為綠色職業,如環境監測員、太陽能利用工、輪胎翻 修工等,這是我國職業分類的首次嘗試。綠色職業活動主要包括監測、保護與治理、美化生態環境,生產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提供大運量、高效率交 通運力,回收與利用廢棄物等領域的生產活動,以及與其相關的以科學研究、技術研發、設計規劃等方式提供服務的社會活動。
該負責人表示,職業分類修訂是一項長期任務。在我國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許多領域的職業技術正在發生 并且將繼續發生變化,社會職業結構也會隨之而變。人社部將密切跟蹤職業活動領域的新發展新變化,動態了解和掌握新職業的活動范圍、工作內容、發展現狀、從 業人員數量和結構、薪酬狀況和能力要求等,在此基礎上,建立新職業發布制度,定期發布新職業信息。通過開發新職業,創造新崗位,吸納新就業。此外,還將繼 續發揮《職業分類大典》修訂平臺的作用,建立職業分類動態更新機制,對《職業分類大典》進行及時調整和補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