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從“不唯學歷憑能力”到“上下共同進步辦好職業教育”,無不體現職業教育的積極氛圍。作為職業教育的黑馬,IT教育行業的 先驅,北京北大青鳥中關村軟件學院發揮自身資源優勢的同時,為學員提供最新的IT技術課程、COT職業指導,強化IT職業教育的橋梁作用,幫助更多學員順 利就業。
據調查顯示,自2003年大學擴招后的第一屆畢業生開始,“就業難”便成了很多畢業生揮之不去的陰影,2014年某知名網站發布的 一項調查也表明,新就業大學生的平均月薪僅為2400元,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往年畢業生工作還未解決,新一批大學生畢業生涌入市場,2015年就業局勢愈 發嚴峻。
“我是去年畢業的,找工作還算順利,但是入職薪水只有2500,轉正后3000,扣除五險、房租水電,吃飯都成問題。新人入職工資 低我能接受,但入不敷出的狀態實在太難受了,我不想成為別人口中的‘啃老族’,但又不得不向現實低頭。”說到這里,小曹沉默了一會兒,“我也想找一份工資 高的,可要么專業不對口,要么行情不樂觀,只能先就業再擇業,邊做邊換。工作了一段時間,我慢慢發現,工資高的崗位都是些技術型工作,尤其是軟件技術這 塊,別人一個月的工資抵我半年收入,再三考慮后,我利用了周末時間到北大青鳥中關村軟件學院學軟件工程,就是為了充實自己,甩掉‘啃老’的標簽。”
北大青鳥中關村軟件學院資深就業指導程老師分析道:“大學生寄予了每個家庭的厚望,但近年來,大學不斷擴招,所需職業技能與畢業生 在校學習知識匹配程度低,剛進入職場的大學生暫時無法為公司創造更高的價值,拿不到高的工資確實是無奈的現實。北大青鳥中關村軟件學院的IT職業教育理 念,就是為更多的人提供就業機會,提供高薪就業方向,強化就業的橋梁作用。”
據悉,程老師口中的橋梁作用是指:每18個月更新課程,確保學員掌握的是最新技術,是企業亟需的缺口技術;加強COT職業指導,在 學習中掌握面試技巧,規劃職業方向,鍛煉學員的工作情商;大力發揮北大青鳥中關村軟件學院的資源優勢,向上千家合作企業推薦上崗,開設專場招聘或就業推 薦,保障學員就業。
“就業難”,再難也得迎難而上。但需講究方法,北大青鳥中關村軟件學院作為IT職業教育機構,需發揮好橋梁作用,在企業與學員間穿針引線,而學生及家長也需改變就業觀念,學歷、專業、經驗都不足的情況下,掌握高薪技術以便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