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舉辦了一屆無與倫比的夏季奧運會。14年后,這座奧運之城又將舉辦冬季奧運會,從而在百年奧運史上書寫下前所未有的“雙奧傳奇”。
作為奧運之城,北京為何一直沒有放慢追求奧林匹克的腳步?
談及此,對奧林匹克運動有著深層理解的北京奧運城市發展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劉敬民昨天(5日)表示,“北京攜手張家口舉辦2022年冬奧會,是城市發展的客觀需要。舉辦冬奧會,說到底是一項民生工程,會讓好處真正落到老百姓身上。”
在劉敬民看來,舉辦夏、冬兩項奧運會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必然。奧林匹克運動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產物,其100多年的發展趨勢與人類社會高 速發展相輔相成。由于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此前奧運會大多集中在歐美國家舉辦,后來逐漸向東方傾斜。進入21世紀后,亞洲尤其是東亞地區成為世界經濟新的 活躍增長點,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新加坡青奧會、2014年南京青奧會、2018年平昌冬奧會、2020年東京奧運會直到2022年北京冬奧 會,都落戶亞洲。“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正是由于歐洲經濟騰飛,催生了包括夏季奧運會在內的諸多重要賽事和享譽世界的體育俱樂部。中國作為社會經濟飛 速發展的人口大國,正在逐漸步入小康社會,舉辦‘兩個奧運’是歷史的必然。”劉敬民說。
體育既是經濟發展的產物,也對經濟發展形成促進。劉敬民表示,舉辦冬奧會無疑將大大推動體育產業提升。去年,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發展體育 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2025年體育產業規模達到5萬億”的目標。“冰雪運動是體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專家預測2022年冬奧會 將創造3000億元產值,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面。”
舉辦冬奧會,也是群眾體育發展的客觀需求。據統計,北京市民對京張申奧的支持率超過90%,張家口民眾的支持率更高。“北京開展冰上運動的 歷史由來已久,尤其是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冬天什剎海、中山公園等公共冰場每天人滿為患。1981年在首都體育館舉行的男子冰球世錦賽C組比 賽更是一票難求,當時我費了好大勁才買到一張票。”劉敬民說。現如今,北京依然是全國冰雪運動發展最好的城市之一,“全市擁有17座室內冰場,居全國城市 之首,花樣滑冰、冰球等項目都開展得不錯。崇禮的幾座滑雪場客流量也逐年增長,萬龍雪場上個雪季客流量翻了一番。可以說,隨著群眾參與冰雪運動的積極性日 益高漲,舉辦一屆高水平冬奧會也是群眾的需要。”
此外,舉辦冬奧會也將大大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成為推動三地綠色發展的巨大動力。劉敬民說,北京作為百年奧運史上首個“雙奧之城”責任重 大,“在踐行承諾,達到國際奧委會要求的同時,更重要的是促進城市及舉辦地社會經濟發展,提升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同時大力推動群眾體育的開展,傳播積 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強人民體質,實現體育的核心價值觀。”
[新聞鏈接]
經濟大國緣牽奧運
據統計,現代奧運會自創辦以來,世界上前七大經濟體(當時)均舉辦過夏季奧運會。而冬季奧運會自創辦以來,世界上前七大經濟體(當時)除英國外均舉辦過或將舉辦冬奧會。
夏季奧運會自1896年到2020年共32屆,因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斷3屆,但屆次不斷,實際舉辦(包含2016年和2020年兩 屆)29屆。其中16屆在歐洲舉行,7屆落戶美洲,4屆落戶亞洲,2屆在澳洲舉行。按國別劃分,美國舉辦4屆,英國舉辦3屆,德國、日本、法國、澳大利 亞、希臘各舉辦2屆,巴西、韓國、中國、西班牙、意大利、俄羅斯(前蘇聯)、芬蘭、荷蘭、比利時、瑞典、加拿大、墨西哥各舉辦1屆。
冬季奧運會自1924年到2022年共24屆,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斷兩屆,但屆次不計,實際舉辦(包含2018年和2022年兩屆)24 屆。其中14屆在歐洲舉行,6屆在美洲舉行,4屆落戶亞洲。按國別劃分,美國舉辦4屆,奧地利舉辦3屆,挪威、日本、法國、瑞士、加拿大各舉辦2屆,德 國、意大利、韓國、中國、俄羅斯、南斯拉夫、意大利各舉辦1屆。
在所有舉辦過(或即將舉辦)奧運會和冬奧會的國家中,美國、日本、法國、德國、意大利、加拿大、俄羅斯(前蘇聯)、韓國、中國為同時舉辦兩 季奧運會的國家,北京則為惟一一座“雙奧之城”。此外,除印度外,歷年GDP前15名的國家都申辦或舉辦過奧運會、冬奧會、足球世界杯等大型體育賽事。在 29屆夏奧會、24屆冬奧會、22屆世界杯(含已確定賽地還未舉辦的賽事),共計75屆賽事中,近20年來的15大經濟體舉辦53屆,占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