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家中無人看管,府學小學美術館后街校區教師湯燕對唯一到校的學生進行音樂輔導。
東城區和平里四小研究制定了《霧霾應急自主學習課程表》。
一位五年級學生在家收看《北京數字學校》視頻,進行自主學習。
■ 霧霾日記
【家長篇】
“不上學,一點也不高興”
12月9日,周三,霧霾(PM2.5指數335)
小航霧霾天在家學習的第二天。
中午吃飯時我問小航:“這兩天不用每天去學校了,你高興嗎?”
“一點也不高興。”小航的這個回答讓我既意外,又在預料之中。
連著兩天沒出門,這對小航這樣愛在戶外瘋玩的孩子來說真是憋壞了。這兩天在家,他除了看書,就是寫字;除了口算,就是做題;除了畫畫,就是練琴;其次,在家里只能和媽媽說話,而在學校有好多同學;最最不高興的是,今天下午有剪紙課,可惜不能上了……
為了彌補他上不了剪紙課的遺憾,下午4點,我給他備好了剪刀和紙,讓他自己設計圖案剪紙,孩子別提多興奮了,剪了圣誕樹、蝴蝶、小雪花、寶葫蘆等。這應該是課上老師教過的造型,因為他畫得很熟練。希望霧霾天趕緊過去吧。(張慧娟,中國科學院附屬玉泉小學家長)
【老師篇】
在線布置作業讓學生嘗試自主學習
12月9日,周三,霧霾(PM2.5指數315)
霧霾停課之后,我們學校采用在線教學工具應對停課不停學。我在家就可以使用“快樂學”的平臺出題,給學生在線布置作業。今天,我在系統中設 定了一個答卷的截止時間,所有同學在提交作業后,我就能及時批改,并很快返回到學生的作業箱里,出錯部分的相關知識點也能反饋給學生。如果學生需要,在學 生端的錯題本中,點擊“針對性練習”,便可重新獲得一份同知識點同難度的試卷。
今天讓我感到欣喜的是,學生們對于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充滿了好奇和興趣,我還為此特意組建了一個微信群。對學生來講,可以通過一次作業獲得 相關知識點多次訓練的機會,這樣一個從錯到對的獲知過程,實際上是自主學習過程。(田媛,北京一零一中學高二年級老師)
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發出霧霾紅色預警后,北京中小學校迎來了一個特殊的“霧霾假期”。雖說學生和老師都不用正常到校,但正常的教學活動、教研活動并未因霾停歇,而正以另外一種面貌呈現在虛擬空間中。
與此同時,很多學生也在用他們的智慧對霧霾展開思考,一些別出心裁的科學設計正在一些孩子們手中變成現實。
很多老師和學生正在用他們的行動說明:對于霧霾,我們不會無所作為。
12月8日清晨,北京市十八中初三年級的教室里空蕩蕩的。初三學生并沒有按時到校,而是在各自家里打開電腦,登錄“方莊集群云平臺”網絡,進入云課堂頻道,開始瀏覽老師布置的作業和一天的網絡學習計劃。
這是12月7日北京市教委因霧霾紅色預警而緊急下發中小學放假三天通知后,方莊教育集群啟動的云平臺網絡教學預案。
教師
上傳微課在線教數學
面對全新的教學方式,老師的信息技術水平也不斷得到鍛煉。
北京171中學數學教師陳鳳飛就在霧霾假期里錄制了一段微課。一張白紙、一支筆,外加一部手機,就是這節課的教學設備。通過這節微課,陳鳳 飛講解了拋物線的定義、特點等知識。小小的視頻錄制完成后,陳鳳飛打開北京數字學校云課堂網站,將自己錄制的微課,上傳到了自己的個人中心。準備就緒后, 陳鳳飛又將自己的微課發布給教授的班級。
不到一天時間,課程的學習人數就有490人/次,班級40名學生中有27人完整地學完了課程。從100多分鐘到4分鐘不等的學習時長,陳鳳飛可以看到每個學生迥然不同的學習方式。很多學生都是多次、反復觀看了微課。而且在觀看微課視頻時,經常拖回來繼續觀看。
除了教師在在線平臺的“微課”教學,一些學校也采取了遠程集體授課的模式。
12月8日早上7點40分,清華附中永豐學校就利用學校的“智慧校園”平臺,通過5間高清直播教室和1間錄播教室,面向全體學生進行課程直 播和視頻資源的在線學習。清華附中永豐學校執行校長孟衛東表示,這種學習方式對教師是一種全新的挑戰,為保證直播課程的質量,教師們進行了嚴謹的組內討 論,并制定了合理的教學方案。
據統計,截至12月10日下午16點,北京數字學校在歌華有線電視和網絡平臺兩個渠道的累計總訪問量達到368萬次,32萬學生到北京數字學校學習。
教研教師組群網絡觀摩研討
不僅學生的教學活動采取網絡互動的形式,教師的教研活動也在霧霾假期中嘗試采取網上互動的方式。
原計劃于12月9日在25中進行的“景東學區”思想品德八年級教研活動并沒有因這次霧霾紅色預警而取消,唯一不同的是,教研地點從會議室轉 移到了網絡上。據了解,此次教研活動由“景東學區”兼職教研員、25中思想品德教師蘇艷負責組織,前期做了大量的聯系、準備的工作。
12月9日早晨8點半,在景東學區兼職教研員郭雪翔的組織下,老師們準時打開手機、電腦、ipad,通過微信“新東城初二教師群”,觀看了由蘇艷主持的“網絡教研”。
蘇艷說,教研活動是教師工作中非常必要的一個環節,學校通過對網絡和技術的運用,使得原計劃的教研活動沒有受到影響,在線互通有無,隔空交流信息,用聲音、文字、圖形、圖像立體地表現信息,保證了有效教研活動的開展。
來自北京市教委的統計數據顯示:12月9日,城六區中小學生在家人數約69.7萬人,到校約4.85萬人;遠郊區縣在家人數約587660人,到校約36278人。在家學習人數超全市中小學生總數9成。
學生
針對霧霾發起科學研究
除了應對霧霾進行教學方式的調整,霧霾天氣本身也成為教學對象,一些中小學會引導學生對霧霾本身進行科學調研,組織相關活動。
廣渠門中學一直很重視防霧霾的宣傳和教育工作,很多學生也對霧霾話題很感興趣。去年,就有學生排演了一個科普劇,幻想做了一個裝置,能夠把 空氣進行收集、過濾;去年霧霾剛開始引起公眾重視的時候,有學生還去胡同等地方做了很多調查;今年還有學生想調查地鐵的霧霾是否比地面更嚴重。目前,學校 正計劃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合作,讓學生參與到該校利用微生物進行防霾的課題當中。
在北京第二十一中學,學生們則在此前進行過霧霾天氣與非霧霾天氣空氣細菌的差別的研究對比。學生選擇了校園、教室、教師辦公室三個采樣地點 測定,對比霧霾天氣與非霧霾天氣空氣細菌的差別。通過實驗,同學們發現,空氣中細菌數量是與PM2.5的濃度相關的,呈正相關,并且不同區域細菌數量不 同。戶外多于戶內,人多的區域多于人少的區域。這篇由一篇報紙報道而引發的調查,讓學生對霧霾天的環境狀況有了更為真切的認知。
■ 學生發明
自動霧霾凈化窗 既防霾又通風
●作者:鄭陽陽、陳仲琪,北京市陳經綸中學高二學生
面對北京的霧霾天氣,很多消費者會選擇使用空氣凈化器,但空氣凈化器在凈化空氣時不能同時與外界通風,北京市陳經綸中學高二學生鄭陽陽和陳仲琪就發明了自動霧霾凈化窗來解決這一問題。
“上高一時,每當遇到霧霾天氣,體育課就無法在室外上,而體育館空氣不流通,做大量運動之后就會感到特別悶。”是否能改善一下體育館的窗 戶,既能讓空氣流通,也能呼吸到干凈的空氣?鄭陽陽說,作為學校的科技社團的一員,這個設想得到了社團老師的鼓勵,老師覺得他們的想法很接地氣,就讓她們 從寫方案開始,一步步完成自己的想法。
“我們的發明主要是利用物理知識包括負離子技術。由于當時的知識水平有限,我們翻了很多書,在研究的過程中也得到了學校老師和校外工程師的 幫助。”鄭陽陽介紹,自動霧霾凈化窗主要由驅動部分、傳感器和凈化系統三部分組成,工作原理是,在窗戶上添加一個霧霾傳感器并在每個窗戶旁安裝上直流電機 與滑輪皮帶機構,遇到不同天氣時,傳感器就會將檢測的信息傳送到單片機上,通過單片機向直流電機發送信號,電機得電后轉動,帶動電機上的皮帶,再通過皮帶 拉動窗戶,從而帶動窗戶的關閉與開啟。再開啟霧霾凈化系統就可自動保證室內良好的通風和防霧霾。
鄭陽陽說,這個項目從最初的想法到最終實現,用了差不多5個月的時間,在研究過程中,她還參加了清華大學的機器人培訓課,這對她的研究也起 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我們帶著項目參加過幾次比賽,和很多優秀的學生同臺競技,比賽評委專家也給出了很多中肯的點評。自己在整個過程中,不僅收獲了知 識,也鍛煉了能力。”
靜電防霧霾窗簾 靜電場吸微塵●作者:朱廷威,北京市第八十中學高三學生
兩年前的新學期開始,北京市第八十中學的朱廷威感到北京的空氣污染日益嚴重,冬天的霧霾天氣越來越多,這讓他感到很壓抑。一次,他無意間發 現一則新聞提及荷蘭科學家希望在公園制造大面積靜電場來吸附霧霾。這則新聞給了他靈感,正好那段時間他們物理課也在學電場,他就開始詢問物理老師有關靜電 除塵的原理及相關問題,并上網查資料,與老師進行探討,開始研究靜電防霧霾窗簾的制作。
朱廷威說,關于靜電防霧霾窗簾他總共做了兩三個版本,不斷改進。如把最初設計的布藝窗簾改為鋁合金窗頁的百葉窗,工序減少了,清潔也更方 便。窗頁上噴有絕緣漆,通上高壓直流電來產生靜電場。此外,他還在百葉窗的內部(面向室內)增加一個布藝窗簾夾層,內有竹炭纖維顆粒和噴有光觸媒材料。必 要時在外層可以加裝由環氧樹脂絕緣板制成的防護窗框。就這樣,朱廷威在校內外老師的指導下,大概用了一年的時間完成了較完善的作品。
“這次經歷激發了我的探索精神,讓我對霧霾有更深入的認識,也學到了很多課內外的知識。”朱廷威說,整個研究過程也很大提高了他的動手操作能力,“家里電路出問題我一個人都能修,我還曾手工做了一盞臺燈給爺爺。”
停課這幾天,已經上高三的朱廷威在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之后,還會看一些電子方面的書,這一興趣也是發明防靜電霧霾窗帶給他的收獲。
■ 焦點
家長捐凈化器 學校為何拒絕?
北京市很多學校都未配備空氣凈化器。出于保護孩子的考慮,有家長就打算自己或聯合其他家長一起為班級捐贈空氣凈化器。不過,家長也反映,曾提出向學校捐贈空氣凈化器的請求,但遭到了學校的拒絕。
北京某小學校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學校不愿意接受捐贈,一般出于幾方面考慮:如由家長采買的物品,一旦出現安全問題,由誰來負責?空氣 凈化器在后期使用和維護中會產生一些費用,這種費用學校也未必有能力承擔。此外,空氣凈化器屬于金額較高的物品,部分家長捐贈之后,他們的孩子和其他的孩 子會怎么看這個問題,背后可能會有別樣的議論。這些可能都是學校比較擔心的問題。故學校在接受此類捐贈中都較為謹慎。
■ 校長說
復課后暫未安排補課
●白雪峰,清華附中副校長
新京報:如果將來遇到霧霾嚴重,但并未發布紅色預警的情況,學校會不會自主安排停課或不停課?
白雪峰:停課是必須由上級部門決定,如果教委沒有發布停課指令而私自停課,這是違規的;教委發布停課指令,學校不停課也是違規的。學校會根據實際情況,在保證學生健康的情況下來確定適合學生們學習的方式。
新京報:這次停課影響了教學進度,學校會不會安排補課?
白雪峰:目前沒有安排補課。因為這次停課不是學校單獨行為,而是全市所有中小學校都面臨的問題。如果事后教委要求所有學校都要進行補課,學校會遵照。因為這次屬于極特殊的情況。
實際上現在學習的方式是多元的,例如我們學校的翻轉課堂、微課、微視頻等方式,已經研究很長時間了,正好利用這次停課的時間可以發揮作用,讓我們的學生不會因為天氣原因影響教學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