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醫用外科口罩防護不佳

2015-12-21  來源: 北京晨報
[字體: ]

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

  活性炭口罩不能防顆粒物

  據疾控專家介紹,目前市場上的口罩主要分工業用、醫用和民用:

  1

  醫用防護口罩針對細顆粒物,分“KN”(防非油性顆粒)和“KP”(防非油性和油性顆粒)兩個系列,每系列分90,95,100三個等級,如“KN95”表示對直徑0.075微米的氯化鈉顆粒過濾效率≥95%。

  2

  民用口罩沒有防護等級的相關標準。一般市民選擇標有執行GB2626-2006和GB19083-2010標準的口罩都能很好地防護PM2.5。

  3

  醫用外科口罩、普通醫用口罩、棉/紗質口罩對PM2.5的過濾效率低,只能起到一定阻隔作用,防護效果不佳。

  4

  活性炭口罩主要用于防異味,不能防顆粒物。

  中醫院院長提醒:

  市民應提高抗霾防病機能

  “不可一味地拒霧霾于體外,卻不去提高自身的抗霾防病機能。”針對霧霾天氣,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向市民發出了中醫健康提示。

  劉清泉特別強調,霧霾不是新名詞:“霧霾一事古已有之。先有霧之稱,后有霾之名。”劉清泉說,“當今認為霧霾是特定氣候條件與人類 活動相互作用的結果。高密度人口的經濟及社會活動必然會排放大量細顆粒物(PM2.5),一旦排放超過大氣循環能力和承載度,細顆粒物濃度將持續積聚,此 時如果受靜穩天氣等影響,極易出現大范圍的霧霾。這個解釋仍然沒有越出古人的范圍。”

  對此,劉清泉指出,抗霧霾,用空氣凈化、戴口罩等改變小環境,但忽略自身抵抗力,這是時代心理使然,一門心思“外求”,而忽略自身 狀況。針對提高身體抗霾防病機能,他提出不可一味追求各種養生方法,而忽略了自身的日常保養;不可一味地拒霧霾于體外,卻不去提高自身的抗霾防病機能。

  加強人體抵抗能力,重在提高肺脾功能。可適時服些補脾益肺化濕的中藥或食品,如百合、薏米、大米、小米、紅棗、蘆根、白茅根等,健脾補肺。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