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第一名被困礦工通過救生吊帶被成功救出。
我國首次實現通過大口徑鉆孔成功救援被困礦工
經過36天艱難救援,山東平邑“12·25”石膏礦坍塌事故中的4名被困幸存礦工昨晚成功升井獲救。據事故現場救援總指揮部介紹,這是我國大口徑鉆孔救援成功首例、世界第三例,在礦山救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現場
四名幸存礦工升井
昨天(29日)21點20分左右,第一名幸存礦工被成功提升至地面!
21點49分,第二名幸存礦工順利升井。
22點21分,第三名幸存礦工也順利升井。
22點49分,第四名幸存礦工成功升井。他的身體狀況明顯好于前三名被救礦工。獲救礦工被送往平邑縣人民醫院重癥監護病房接受救治。
截至1月29日,共有15名井下被困礦工獲救,其他14名井下被困礦工,1人已確認遇難,13人仍然失聯。
參與現場救援的權威專家介紹,事發礦區持續塌方,有的落石重達十幾噸、甚至幾十噸。
焦點
為何能夠成功救人?先打保命孔 再鉆救命孔
事故現場救援總指揮部有關負責人說,這次事故井上救援主要是通過鉆井打孔救人。首先在井下被困人員所處位置附近打通小口徑保命孔,與被困人員取得聯系后隨即開鉆大口徑救命孔,打通后再下去救人。
事故發生后,救援人員先后成功打通4個小口徑保命孔,其中通過1號孔和6號孔未發現井下被困人員,通過2號孔和7號孔發現4名被困礦工幸存者并 與其取得聯系,先后為他們輸送充足的食物、保暖內衣、照明工具等物資。在發現4名被困幸存礦工后,救援人員第一時間開鉆了兩個大口徑救命孔,力求救人“雙 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