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躺在病床上
領高齡補貼要補資料89歲癱瘓老人無奈去銀行
這是老人多年來第一次外出,家屬把她綁在輪椅上固定。銀行解釋:老人意識不清無法提供“上門服務”
89歲的癱瘓老人黃老太多年來第一次下床外出了,而這一次,家屬還把她綁在了輪椅上,這樣做不是為了別的,只是為了親自去農業銀行補錄自己的高齡補貼發放卡資料。銀行方面對此解釋稱,上門服務針對的只是意識清晰能夠正常了解的特殊儲戶,意識不清上門時無法簽訂委托書。
農業銀行系統升級
老人資料不全需補充
高齡補貼是國家對高齡老人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70歲、80歲、90歲、100歲的老人每月分別可以領取50元、100元、200元、300元。我省的高齡補貼發放由農業銀行代發。
“不 久前社區通知,說是農業銀行的系統升級,我母親的農行高齡補貼卡在開戶時資料不全,現在需要補充下資料。如果不補充將影響母親領取補貼金。”黨女士說。據 了解,最初為高齡老人發放補貼并開戶辦卡時,一些老人使用的是戶口本。這次農行系統升級后,使用戶口本開戶的老人需要前往銀行補錄身份證信息。
老人癱瘓在床近4年
說話都十分困難
黨 女士的母親黃老太今年已89歲高齡,一提起要補錄母親的高齡補貼卡,黨女士就頭疼不已。“母親癱瘓在床近4年了,根本沒辦法下地,更別提還要去銀行辦業 務。”黨女士說,她去附近的農業銀行咨詢,可工作人員一聽我母親的情況卻都拒絕為我們提供上門服務,母親必須親自去銀行補充資料。無奈之下,18日黨女士 一家人把老人抬上輪椅,用床單把老人綁在輪椅上,加以固定,推到了附近的農業銀行網點,為老人補充了銀行需要的資料。
昨日,華商報記者見到黃老太時,她躺在床上一動不動,連說話都十分困難。“這么多年了,老人頭一次下地外出,是被逼無奈去銀行辦理業務。”家人說。
銀行回應:老人意識不清無法簽委托書
昨日,華商報記者聯系了這家農業銀行網點。“農業銀行一直提倡為特殊情況的客戶可以提供上門服務。但這位89歲的老人因為意識不清,我們真的沒辦法提供上門服務。”該網點一負責人解釋。
“銀 行的上門服務并非直接意義的上門為客戶辦理業務,而是由銀行這邊派兩名以上的工作人員上門,和客戶及客戶委托人溝通,簽訂法律認可的委托協議,之后在委托 協議期限內,由委托人來網點辦理業務。”該負責人稱。按照該網點負責人的解釋,在老人意識不清的情況下,委托關系是無法建立的,銀行只能讓客戶親自來營業 廳辦理。
記者走訪
4家農行網點中兩家拒絕上門服務
昨日,華商報記者走訪了西安市的4家農業銀行網點。針對能否提供上門服務的問題,其中兩家以人手緊或不是開戶行拒絕。
農業銀行友誼東路分理處:
“老 人只是癱瘓,如果可以正常交流,我們可以為他上門服務。但需要等一段時間,最近辦高齡補貼補充資料的老人比較多,前面還有26個客戶需要我們上門服務。按 照我們上午去一家,下午去一家的速度。排到你至少也要半個月了。但如果老人沒辦法正常理解這項服務,意識不清楚,那我們就沒辦法上門服務了,畢竟我們這個 營業廳人少,希望你也理解一下。”
農業銀行未央路支行:
“上門服務需要等一段時間,你先登記,前面還排了很多人,估計到5、6月了。老人必須要意識清楚,我們的上門要和他簽一個委托書。如果老人沒辦法和我們交流,那就沒辦法上門了。”
農業銀行建設東路分理處:
你開戶行不在我們這啊,你最好去開戶行辦理。
農業銀行工農路儲蓄所:
上門服務需要銀行的兩個員工一同前往,我們這是個小營業廳,人手不夠,你還是去開戶行申請上門服務吧。
聲音
家屬呼吁真正的柜臺到家
近年來銀行更加注重服務,紛紛提倡為特殊客戶上門服務,然而華商報記者了解到,多家銀行的上門服務,均是上門和客戶、委托人簽訂委托協議,再由委托人前往營業廳辦理。
“高 齡補貼發放針對的是老年人,可難免有一些老人是糊涂的,無法和人交流的。這些老人一旦腿腳不方便,又無法和上門來的銀行人員簽訂委托書,就成了死結。難道 讓這些老人真的坐著輪椅擔架去銀行當面辦理嗎?”黃老太的家人表示,“銀行的上門服務確實方便了很多人,但如果上門服務再往前走一步,做到帶著電腦和相關 設備,把柜臺真正地帶到儲戶家里,真正的上門直接為特殊客戶辦理業務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