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北京地鐵8號線高難施工 珠市口以南段率先開通

2016-04-02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昨天(1日),在地鐵8號線三期永定門外站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操作機械將地下40多米深的泥漿挖出,并在車站地下澆筑起分倉墻阻擋地下水。這是全國地鐵施工中首次采用水下開挖技術。

    三期和南延段已有6站封頂,珠市口以南預計2018年前開通

    一條中軸線貫穿京城南北,就在中軸線下方,被稱為“地鐵中軸線”的8號線正一路向南掘進。記者昨日從市重大辦與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公司獲悉,地鐵8號線三期和南延段已有6站封頂,預計在2018年以前,珠市口以南線路會率先開通。

    專配潛水員到水下施工

    修地鐵多年,來自中交隧道工程局的項目經理任軍還是頭一回看到地下水如此多的地鐵站。永定門外站深34米,而這一帶的地下水水位線就在19.64米位置,相當于將近一半的車站“泡”在水下。如何解決車站“水上漂”的難題?技術人員為此論證了三套方案。

    第一套方案講究一個“排”字——把車站周邊的地下水排走,這也是地鐵施工常用的辦法。水少了還行,一旦水多就會造成大量地下水資源浪費。要按這法子,初步估算每天得抽走約20萬立方米的地下水,連周邊的排水系統都抗不住這么大的流量。研究這套方案時,項目總工李輝本想算算排完這些水的時間,可因為量太大、水也流不斷,只能在排水工期一欄里寫了“未知”二字。

    第二套方案是“堵”——用注漿的老辦法,把土層間的地下水封起來。前期勘探發現這里地下都是堅硬的卵石,常規設備根本不可行。要是進口國外設備,堵上這些水不僅得花兩年的時間,成本得是常規注漿法的40倍。

    眼瞅著前兩條老路都走不通了,大家尋找嘗試各種辦法,最后幾經周折找到了橋梁工程中使用的“水下開挖”方案,既不堵、也不排,就像做個水桶似的把四周的地下水堵住。

    “密密麻麻澆筑混凝土,把車站施工區域圍成‘水桶’以后,也難免有機器挖不干凈的地方,而且‘桶’內還有10多米深的地下水,這時候就得派出潛水員進行水下施工了。”李輝說。這樣一來,永定門外車站既能安全順利施工,也能節約大量水資源。

    去年秋天,永定門外站正式開工。這是全國頭一回在地鐵施工中采用水下開挖方案,其中人工潛水施工預計在今年九、十月份進行。

    修地鐵先“躲”文物

    攤開規劃圖紙,被稱為“地鐵中軸線”的8號線已經打通到南鑼鼓巷。在開工三期項目后,去年又決定南延。據悉,三期及南延段全長21公里,共設置16座車站,其中有14座都位于地下。

    與地下中軸線相對應的,是地上中軸線的文物密集,主要位于線路北段即王府井北站到天橋站,沿線100米范圍內分布著8處文物保護單位。而這成為地鐵8號線從規劃到建設過程中小心翼翼處理的頭等大事。

    在8號線三期及南延工程示意圖上,從中國美術館站到王府井站已經專門偏東而過,恰好避開了故宮等文物區域;為了躲開重點保護文物箭樓,8號線前門站的車站主體也被設置在了距離2號線車站相對較遠的地方。

    “雖然車站沒有設在文保區范圍內,但在修建過程中也會專門考慮到這些文物和老舊房屋,基本都已經列入風險源加以控制和防范。”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公司相關負責人說,比如8號線三期所涉及的線路,道床專門采取減震措施,避免后期運營對這些建筑的影響;為防止土層擾動對地面交通和鐵道博物館老建筑的破壞,前門站的施工空間格外局促,被設計成地下四層的罕見布局以容納車站設備。

    珠市口以南段率先開通

    目前,8號線三期及南延段已經有6座車站主體結構封頂,分別是珠市口站、天橋站、木樨園橋南站、大紅門站、六營門站、五福堂站。兩臺盾構機正在掘進的分別是六營門站至五福堂站區間以及天橋站至永定門外站區間。預計今年9月前,木樨園橋北站、大紅門橋站、和義站、西洼地站、瀛海站5座車站也將實現封頂。

    由于施工難度過大等原因,8號線三期及南延工程計劃分段開通。據介紹,珠市口以南將作為首段開通的線路,計劃在2018年以前開通;王府井地區的車站目前還在進行施工前期準備,因此從中國美術館站至珠市口站區間將在2018年之后開通。

    2018年前率先開通的8號線南段,可以與三條既有線路實現換乘,在大紅門站與10號線換乘,在永定門外站與14號線換乘,在珠市口站與7號線換乘。據透露,這三座換乘車站的換乘距離均會控制在200米以內。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