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衛計委、市人保局等5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落實全面兩孩政策增加助產服務資源的通知》。根據《通知》,北京市將通過調整科室病房、購買民 營機構產科病房等方式增加產科床位,年內助產床位將從4900張增加至約6000張,可多承載6萬次分娩量。此外,通過傾斜進京指標、調整績效等方式,將 增加800名助產人員。
今年將增加千張產科床位
全面兩孩政策以來,北京市每月建冊孕婦數量達3萬,今年第四季度將迎來生育高峰,預計全年分娩量將超30萬,事實上本市助產機構全年最大接診孕婦量為30萬,可以說,本市的分娩量處于超負荷運轉。
目前本市助產床位數為4907張,預計在今年年底,將增加1000張床位,可多承載6萬次分娩量。這意味著,年內本市助產床位將達到6000張。
據了解,增加助產床位的方式主要包括:將具有增床空間的特需病房統一調整為普通病房,通過科室間病房調整增加產科床位。所增床位于2016年9月底前調整到位。財政部門對調整關閉的特需病房和科室間調整增加的產科床位給予經費補貼。
此外,鼓勵有關醫療機構通過合作租賃、購買等方式擴增服務資源,充分利用民營機構的床位資源。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和運營助產機構,提高群眾對民營助產機構的認知度,充分發揮民營助產機構的補充作用,提高其床位使用率,滿足北京市孕產婦多元化服務需求。
本市將定向培養助產士
目前本市產科人員7033人,而實際上產科人員還存在較大的缺口。為配合孕產婦分娩量的增加,本市還將通過多渠道擬增加800名助產人員。
記者從市人保局了解到,在每年緊縮進京指標的前提下,在“十三五”期間,會適當給予產科人員進京指標上的傾斜,“具體會增加多少,視 每年到底有多少兩孩出生、產生多少產科人員缺口而定”。相關負責人表示,衛生部門將更多的指標用于產科專業畢業生的引進。今年市屬衛生機構的進京指標為 390個左右。
本市還將定向培養助產士。2016年組織70名在職護士參加至少3個月的助產士定向培訓,2017年起啟動北京衛生職業學院應屆畢業護士增加半年學習時間,定向培養為助產士,計劃每年培養70名,連續培養三年。
為高危孕婦轉診開通綠色通道
本市鼓勵分級診療分級建檔,但不少孕產婦出于對年齡等因素的考慮,不愿意在社區或二級醫院建檔。對此,市衛計委副主任耿玉田表示:“今年高危孕 產婦比例加大,上升到了60%,在這樣的情況下,分級建檔最重要的是,在社區建檔的時候初篩出高危高齡孕產婦,到三級助產機構建檔。正常分娩的孕產婦,鼓 勵安排在二級或一級助產機構。”據悉,三級助產機構的高危孕產婦建檔率將提高到80%。
對于高危孕產婦如何從社區順利轉診至三級助產機構,市衛生計生委老年與婦幼健康服務處處長郗淑艷表示,對于孕早期在基層醫院建檔,后出現妊娠并 發癥等高危因素的孕婦,北京市建立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助產機構的網絡化對接關系,暢通市、區兩級危重孕產婦轉診綠色通道。“對符合條件的孕產婦將開具一 張轉診三聯單,從社區到區級到市級,這張三聯單可以保證高危孕產婦順利轉診”。
相關新聞
北京婦產醫院取消特需病床改為普通病床
9月底,北京婦產醫院圍產醫學部將取消全部特需病床擴充為普通病床,孕婦住院不再有特需床位。此前,圍產醫學部特需病房每間只有一張床,配有獨立衛生間等,每間普通病房則有兩張床。調整后,圍產醫學部將由之前的17張床變為34張床,增加17張。
除了今年年內完成的短期增加產科床位的舉措,作為全市唯一一家三級專科助產機構,北京市婦產醫院將啟動市婦產醫院異地新建,以擴大助產資源。目前婦產醫院的異地新建正在選址,初步計劃在五環外,床位數為1000張左右,2020年前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