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0月26日)下午,北京市衛計委發布《北京市“十三五”時期衛生計生事業發展規劃》,“十三五”期間本市將降低大醫院普通門診比例,推進分級診療和醫聯體建設,2020年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實現全面預約掛號。此外,北京兒童醫院等8家“三甲”醫院將建新址,城市副中心引入北京安貞醫院等4家“三甲”醫院。
大醫院普通門診比例將降低
“十三五”期間將降低大醫院普通門診比例,通過醫聯體等進一步推進分級診療制度。《規劃》指出,2020年本市將成立不少于50個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組成的醫聯體,實現轄區居民醫聯體服務全覆蓋。醫聯體內三級大醫院預留30%號源用于社區預約轉診,對預約上轉的非急診患者,在24小時內安排就診,特殊情況不超過48小時。核心醫院全部開展遠程醫療服務。
同時,醫聯體內各級影像及檢驗結果互認,社區的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血管病等的常用藥品種與核心醫院對接。此外,醫聯體在縱向聯合的基礎上,形成具有兒科、婦產科、精神科、中醫科等專科特色的橫向醫療聯合體。
2020年,基層診療人次占全市總診療人次比例不低于65%。今年起啟動847個醫療機構空白村建設,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總量上浮20%。同時,以試點方式對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血管病等四類疾病穩定期常用藥品,開設兩個月的長處方便利。
8家“三甲”醫院非核心區將增新院區
記者了解到,目前北京90家三級醫院(不含駐京部隊醫院和武警醫院)分布在核心區的占25.8%,空間分布不合理,加劇了中心城區人口密集、交通擁堵、環境壓力大等社會問題。為此,“十三五”期間首都功能核心區不再批準建立設置床位的醫療機構,不再批準增加醫療機構床位和建設規模。五環路以內禁止新建綜合性醫療機構,不再批準增加政府辦綜合性醫療機構床位總量。市級以上新建公立醫院單體最大床位規模不超過1500張,區辦公立綜合醫院最大床位規模不超過900張。
8家“三甲”醫院將在非核心城區增新址。除了正在進行中的北京天壇醫院(豐臺院區)、北京朝陽醫院(常營院區)、同仁醫院(南院區)之外,北京友誼醫院、北京市中醫醫院、北京口腔醫院、北京兒童醫院、北京婦產醫院等新院區建設也將于“十三五”期間進行。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友誼醫院順義院區正在規劃建設中,其他幾所醫院正在選址階段。
“引導中心城區醫療衛生機構以整體遷建、建設分院等方式向郊區、新城和醫療資源匱乏的大型居住區轉移,同時壓縮原址醫療規模。”市衛計委主任方來英介紹說,目前主要考慮的是建分院,增新址。
在副中心醫療建設方面,推動北京安貞醫院通州院區、北京友誼醫院托管通州新華醫院、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首都兒科研究所通州院區等項目建設。通過市區兩級共管等機制創新,加強市級醫院對通州區部分二級醫院的技術和管理支撐,構建由不同層級醫院和基層衛生機構共同組成的比較完備的服務體系,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北京城市副中心衛生計生事業發展。
二級以上醫院全面實行預約掛號
預約掛號將普及到北京所有二級醫療機構。記者此前了解到,今年年內北京22家市屬醫院將實現非急診全面預約的掛號方式,此次《規劃》中明確指出,2020年,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全部開展預約掛號工作。
方來英介紹說,目前市屬醫院在全行業率先開展“非急診全面預約掛號”工作,除電話、網絡、現場自助機等方式外,增加微信、APP等移動方式預約掛號服務,包括社區轉診預約、院內診間轉診預約和復診預約等多種方式,“2020年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將全部開展預約掛號工作,方便患者就醫診療。”方來英說,同時推進門診掛號專家團隊服務制,促進醫院內部分級診療。
指標解讀
指標:人均期望壽命82.4歲
解讀:去年北京市戶籍居民平均期望壽命由2010年的80.81歲增長至81.95歲,本市戶籍居民健康水平保持全國前列。“十三五”時期本市戶籍人口人均期望壽命將在此基礎上,增加0.5歲以上,至少達到人均期望壽命82.4歲。
指標:醫院業務收入與GDP增幅比值1.3左右
解讀:即公立醫院業務收入年均增幅與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幅之比,在“十三五”時期,該比例將維持在1.3左右。
指標:嬰兒死亡率≤4.0‰
解讀: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本市將大力推廣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一體化服務,提高婚檢率,加強新生兒疾病篩查、監測、防治,在未來幾年實現嬰兒死亡率≤4.0,即1歲以下兒童死亡數與活產數比低于4.0‰
指標:孕產婦死亡率≤11/10萬
解讀:通過規范孕產期醫療保健服務,促進自然分娩,加強高危孕產婦管理,建立健全危重孕產婦及新生兒轉診網絡等舉措,實現本市戶籍人口孕產婦死亡人數與戶籍人口出生活產數比低于11/10萬。
指標:個人現金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例≤20%
解讀:即個人現金衛生支出與衛生總費用之比,這里“個人現金衛生支出”是指不包括醫療保險在內的個人現金支出,近年來該支出正在逐步下降,從最高時期的近50%,下降到“十二五”初期的30%左右,“十三五”時期將把該比例降低到20%以下。
指標:基層診療人次占總診療人次比例≥65%
解讀:繼續推廣分級診療,二級以下(不含二級)醫療機構的診療人次應當占到本市醫療機構總診療人次的65%以上。需要說明的是,該數據不含外地來京就診患者數。
指標:每千人口床位數6.1張
解讀:代表常住人口數與醫療衛生機構實有床位數的比例。截至2015年底,全市醫療機構實有床位111555張,每千人口擁有床位約5張。通過部分醫院增建新址等措施,“十三五”時期本市將實現每千人口擁有6.1張床位。
指標:中醫門診量占門診總人次比例≥30%
解讀:即醫療機構中醫門急診量與全市總門診量之比。本市在“十三五”時期將創新發展中醫藥,所有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配備有中醫師,實現中醫門診量占全市門診總診療人次的30%以上。
指標:四類慢性病過早死亡比例30%左右
解讀:即戶籍人口中死于惡性腫瘤、心臟病、腦血管、糖尿病的70歲以下人數與戶籍人口中四種疾病死亡總人數之比。通過加強對慢性病發病趨勢及重點人群的信息管理、早期干預和監測評價,其過早死亡率將被控制在30%左右。
指標:基層醫生團隊簽約覆蓋率≥50%
解讀:即“家庭醫生式服務”的簽約率,開展團隊簽約服務的人口數與轄區內常住人口總數之比。截至2015年,基層衛生服務團隊為727萬市民提供家庭醫生式簽約服務,簽約率約為30%,2020年該數據將達到50%。
其他亮點
婚前醫學檢查率達五成
未來五年,婚檢率由目前的10%提高到50%以上。孕婦增補葉酸的比例達到80%。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率達到98%以上,聽力篩查率達到95%。健全兒童聽力、視力、肢體、智力和孤獨癥篩查、診斷、康復及隨報網絡,1-6歲兒童聽力篩查率達到90%。優化宮頸癌、乳腺癌免費檢查項目及流程。
二手煙暴露率不超30%
“十三五”期間加大控煙工作力度,積極開展各類無煙場所建設,重點加強醫療機構、學校、機關單位的控煙工作。加強控煙教育宣傳工作,開展社會監督,落實對公共場所吸煙的處罰規定。到2020年,全市成人吸煙率由2015年的23.4%下降至20%以下,二手煙暴露率控制在30%以內。
市疾控中心將遷建新址
在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補償中,將引入商業保險補償機制工作,并適時推動第二類疫苗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補償保險的引入。同時,選擇合適地址遷建市疾控中心,強化傳染病防治人員安全防護。在“十三五”期間將甲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控制在170/10萬及以下。
京津冀雙向轉診將互認
“十三五”期間將建立健全京津冀地區雙向轉診和檢查結果互認制度,推進執業醫師多點執業和醫療人才流動。支持市屬醫院在張家口設立分院,加大對延慶賽區、張家口賽區醫療機構和人員的支援培訓力度,提升山區醫療服務能力。繼續與唐山(曹妃甸)、廊坊、承德等地開展醫療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