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中國網事:未來五年在北京看病,怎么看?

2016-10-29  來源:新華社
[字體: ]

北京市“十三五”時期衛生計生事業發展規劃26日正式發布,引起網友關注。被網友稱為“全國看病中心”的北京,未來五年將如何實現優質醫療資源的均衡配置?隨著藥價和醫事服務費用的放開,個人負擔會不會上升?面對人口快速老齡化和全面放開“二孩”的壓力,醫療服務質量怎么提升?記者采訪北京市衛計委負責人,帶來權威解讀。

  “看病堵”如何疏解?

  近兩年的北京市診療人次數據顯示,每天至少20萬外地患者涌入北京,在各三級醫院求醫問藥。如北京兒童醫院,吸引大量外地患兒就醫,醫院門口每天都熙熙攘攘,成了交通擁堵的“重災區”。

  北京市衛計委主任方來英表示,這是長期以來大量優質醫療資源過度集中的結果。因此,“十三五”時期北京將著力遏制醫療衛生資源向中心城區和大醫院過度集中的趨勢,結合非首都功能疏解,引導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向北京城市副中心、新城和資源薄弱地區擴散,城市核心區實現疏解三級醫療機構床位2000張以上。

  根據規劃,首都功能核心區今后將不再批準建立設置床位的醫療機構,不再批準增加醫療機構床位和建設規模。五環路以內禁止新建綜合性醫療機構,不再批準增加政府辦綜合性醫療機構床位總量。同時,引導中心城區醫療衛生機構以整體遷建、建設分院等方式向郊區、新城和醫療資源匱乏的大型居住區轉移,同時壓縮原址醫療規模。

  據方來英介紹,未來五年,北京將建成天壇醫院、朝陽醫院、同仁醫院等新院區,推進友誼醫院、市中醫醫院、市口腔醫院等新院區建設,啟動北京兒童醫院、北京婦產醫院、北京市疾控中心、北京衛生職業學院等新址勘選工作。在城市副中心醫療建設方面,將推動北京安貞醫院通州院區、北京友誼醫院托管通州新華醫院、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首都兒科研究所通州院區等項目建設。

  在京津冀醫療衛生協同發展方面,未來五年,三地將進一步打破行政區劃制約,探索跨區域醫聯體建設,推進異地報銷政策并與分級診療制度相銜接,探索醫保協同機制,建立區域內醫;颊呖缡∈芯歪t費用核查及結報機制,實現三地社會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促進區域內健康服務業發展,適應居民多樣化多層次需求,助力經濟結構調整。同時,北京將做好冬奧會保障工作,支持市屬醫院在張家口設立分院,加強與唐山(曹妃甸)、廊坊燕達醫院等重點地區和重點醫院的合作。

  “看病貴”能否降下來?

  “十二五”期間,公立醫院改革已經邁出第一步,北京市五家醫院試點醫藥分開,成效明顯。統計顯示,試點醫院藥品價格加成下降了20%至30%。“到老百姓這里,就是用藥費用下降,給老百姓帶去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方來英說。

  在改革公立醫院運行機制方面,該規劃明確,未來北京將全面推進醫藥分開、價格調整、財政補償、醫保支付方式相互銜接綜合配套的改革,按照屬地原則全面推開公立醫院醫藥分開。

  另一方面,北京將進一步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系,適當調高護理、手術、床位、診療和中醫服務等項目價格,平穩降低藥品、高值醫用耗材、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等項費用在患者醫療費用支出所占的比例。

  一升一降,那么老百姓看病到底會貴還是便宜?該規劃提出,要形成合理的疾病費用分擔機制,降低個人支出水平。未來五年,北京市將保持衛生計生總費用平穩增長,與經濟和居民收入增長相同步,優化衛生計生總費用結構,個人一次性現金支出部分控制在20%以內。

  方來英表示,個人一次性現金支出部分就是患者自掏腰包、自己負擔的部分。在北京的醫改初期,個人一次性現金支出在30%以上,到2015年降到了19%左右。“十三五”時期,將繼續維持這一國際公認的個人負擔較低的比例。

  “看病難”怎么破?

  記者調查發現,北京的“看病難”其實是結構性的:一是扎堆去大醫院造成的“看病難”,二是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部分科室“看病難”。

  “很多常見病、多發病不是在基層衛生機構解決,而是直接涌向了大醫院。”方來英說,該規劃提出以優質的服務吸引患者下沉到基層就診,到2020年,基層診療人次將占全市總診療人次比例不低于65%。

  為此,北京將加大公共財政衛生投入向基層傾斜力度,結合人口分布變化,調整配置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同時,完善基層用藥制度,保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之服務功能相匹配的藥品配備。加大全科醫生和社區衛生人員培訓力度,為全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配備全科醫生,每萬名常住人口全科醫生(含中醫類別全科醫師)數不低于3人。該規劃還明確鼓勵二、三級醫院專科醫生多點執業,多點執業醫生將不少于1萬名,參與社區衛生服務供給。

  同時,到2020年,北京將成立不少于50個醫聯體,實現轄區居民醫聯體服務全覆蓋。醫聯體內三級大醫院預留30%的號源用于社區預約轉診。對預約上轉的非急診患者,在24小時內安排就診,特殊情況不超過48小時。醫聯體內向基層醫療機構、慢病醫療機構轉診人數年增長率在10%以上。實現醫聯體內醫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影像及檢驗結果互認,醫聯體核心醫院全部開展遠程醫療服務。

  此外,北京還面臨著生育政策調整、人口老齡化趨勢、城鎮化發展等因素帶來婦幼、康復、長期護理、心理咨詢等醫療衛生服務需求激增,對醫療衛生服務構成新的挑戰。對此,未來五年,北京將重點加強產科、兒科、康復護理、精神衛生等薄弱環節建設。

  尤其針對老年患者需求,到2020年,北京將實現三級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設置達100%,并推動部分醫療機構轉型為康復護理機構,推動建設臨終關懷服務醫院,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康復護理醫療機構。“國家衛計委已經批準北京試點家庭病床、上門服務,北京將在機制上做出突破。”方來英說。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