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北京市東城區紅橋市場南路,為解決交通擁堵,道路在改造中。當日,市人大代表視察緩解交通擁堵和停車位不足情況。
北京市居住區停車配建標準
1994年以前
無停車配建要求
1994年―2004年
開始配建車位,標準一般是0.1車位/戶
2004年以后
普通居住區按照三環內0.3車位/戶,三環外0.5車位/戶
2015年起
0.3至1.3車位/戶
年底前,城六區和通州10%的路側停車位,將迎來電子收費試點。11月8日,市人大代表視察停車治理和緩解交通擁堵情況時,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電子收費試點將以現存路側停車位為試點,停車人可用多種形式繳費。至于目前約百萬個停車位缺口,則會調整居住區停車位配建指標,但老城區比例可能會壓縮。
路側停車
停車數據將輸入統一平臺計費
8日,市人大代表分三路,視察了治理交通擁堵情況和停車治理工作情況。
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年底前將初步建成市級路側停車動態監測和電子收費監管平臺,在城六區和通州區完成10%左右路側停車位電子收費系統建設,為實現全市范圍路側停車電子收費提供試點參考。
目前,這些試點區正在做方案設計,預計參加試點的路側停車位近4000個。啟動電子停車收費后,停車收費員只能通過手持POS機刷銀聯卡、一卡通或ETC卡等方式收費,見不到現金。停車人則可利用微信、支付寶支付等方式付費。
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與此前的咪表收費不同,即將啟動試點的電子停車收費系統將通過安裝地磁或視頻設備,記錄下停車車輛的車號、車型、停車時間等基本信息,相關數據將傳輸到全市統一的后臺,通過計算機計算停車時間和費用,實現電子計時收費。
如路側停車電子收費試點成功,明年還有望在更大區域推廣。試點成功后,則會考慮與其他部門聯合,停車不繳費的車主,可能會記入個人征信系統。
另據了解,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共整治違法停車295.2萬輛,同比提升25.7%。
配建指標
全市停車位家底缺口約百萬
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市停車普查工作已于2015年下半年啟動,對全市停車資源供給及車輛停放情況進行地毯式調查。目前正進行普查數據復核,年底將完成全市及各區停車普查數據分析。在此基礎上,年底前各區研究出臺停車工作三年行動計劃(2017-2020年)。近三年車位增量每年約10萬個,目前全市尚存約百萬個停車位缺口。
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也介紹,目前正在逐步提高居住區停車配建指標,2015年起按照0.3至1.3車位/戶的新標準提高了居住區停車配建指標。現在北京市新建、改建居住類審批項目已嚴格按照此標準執行,市規劃國土部門正在開展公共停車設施配建指標調整工作。
至于原本沒有停車位配比的老舊居住區,會鼓勵其挖潛建設停車位。市交通委表示,下一步將研究采取“區主市配”的方式,由各區對居住區停車設施挖潛建設進行補助,市財政予以配套獎勵,繼續推進城六區居住區停車設施挖潛工作。截至2015年底,城六區共完成老舊居住區停車設施挖潛75596個。
今年北京還將新增建設8個停車管理示范小區,積極推廣錯時停車,引導、協調有條件的單位大院、商業設施和寫字樓等向周邊居民錯時開放。
市交通委表示,將加快基本停車設施特別是居住停車設施建設,爭取利用3-5年時間,取得階段性成效。
使用強度
2018年起削減“搖號”指標
在降低機動車使用強度方面,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17年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會控制在600萬輛以內。數據顯示,目前全市機動車保有量為574萬輛,根據“十三五”交通發展規劃,到2020年底全市機動車保有量將控制在630萬輛以內。
該負責人表示,今年和明年的小客車新增額度均為15萬輛,預計從2018年起,將進一步減少年度小客車指標配置額度。
新京報記者查閱公開報道了解到,市交通委主任曾透露,2018年起小客車指標將繼續減少5萬,每年變為10萬個指標,這種縮水狀態將持續到2020年。
同時,北京市還將大力發展汽車租賃產業,尤其是促進新能源小汽車分時租賃業務,推動新興產業發展,提供更多選擇方式。
“限行”的交通管理措施也會繼續實行,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說,通過加強交通需求管理等一系列措施,為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和改善首都空氣質量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降低機動車使用強度有關政策方案研究方面,該負責人說,目前市人大常委會已召開專題會,聽取《北京市機動車出行調節辦法》立法工作匯報。
在停車立法方面,目前已在對《北京市機動車停車管理辦法》實行兩年的實施情況進行評估的基礎上,完成了《北京市機動車停車管理條例》的立項論證報告和草案初稿的起草,從“明確定位、理順體制、增加供給、盤活存量、規范經營、整頓秩序、引導需求”等七個方面提出了制度設計。
緩解擁堵
今年交通指數同比下降近一成
數據顯示,今年1月到10月,工作日高峰時段平均交通指數為5.3,相比去年同期的5.9下降8.6%,中心城交通運行狀況有所改善。
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15年底,全市軌道交通已開通18條運營線路,總里程554公里,運營車站334座,工作日日均客運量上千萬人次已成常態,2016年4月29日客運量達1260萬人次,創歷史新高。
今年正在加快推進16條(段)在施線路建設,開工建設軌道交通3號線一期、八通線南延,在建里程約300公里。年底前,地鐵16號線北段將正式開通運營,載客量為史上最大,車站站臺長度也達186米,16號線北段10座車站已開始空載試運行。
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正在組織對全市334座軌道交通車站公交接駁現狀進行調研,全面排查梳理,提出優化調整方案。將結合軌道新線建設,因地制宜地同步規劃各類接駁換乘設施,包括步行道及過街設施、自行車存放設施、公交接駁站點及場站、小客車駐車換乘停車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