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風油精”“咳喘靈”等數千藥名會消失嗎?

2017-02-16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小兒咳喘靈、強力枇杷露、速效救心丸……這些耳熟能詳的藥名或將改頭換面。國家食藥監總局1月11日公開征求對中成藥命名新規的意見,要求以電子郵件形式發至總局指定郵箱,2月15日正式截止。

  記者檢索發現,按照新規意見,數千個藥品或將需要改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表示,該項工作開展堅持以下原則:一是嚴格規范。對已上市中成 藥中,名稱中存在夸大療效、含迷信和低俗不雅用語的,要求企業重新命名。二是分類實施。對已上市產品和新申報產品予以區分。對已上市中藥,擬區分屬夸大、 暗示療效還是屬于命名不規范,對不規范問題將循序漸進予以處理。三是合理過渡。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在產品更名后采取適當的過渡措施。

  涉多家藥企品牌將增新成本

  《中成藥通用名稱命名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提出,中成藥命名應避免采用可能給患者以暗示的有關藥理學、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或治療學 的藥品名稱,如“降糖、降壓、降脂、消炎、癌”等字樣;不應采用夸大、自詡、不切實際的用語,如“寶”“靈”“精”“強力”“速效”,或“御制”“秘制” 等溢美之詞。此外,中成藥一般不應采用人名、地名、企業名稱命名,不應采用封建迷信或低俗不雅用語。

  對于市場上已有的中成藥,意見稿提出,該指導原則不僅適用于中藥新藥的命名,也適用于規范原有中成藥的不規范命名。對于沿用已久的藥名,如必須改動,可列出其曾用名作為過渡。

  老藥涉及面有多廣?在食藥監總局藥品數據庫國產藥品一欄中,記者輸入部分涉及更改的關鍵詞,可檢索到數千個藥品批文,其中光名字中含有“靈”字的藥品就有2000多個。多家上市藥企的藥品或涉及改名,包括同仁堂、貴州百靈、中新藥業、華潤三九、天目藥業、神威藥業等。

  云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質量總監李勁表示,如果命名不能用地名,云南白藥系列的7個劑型、7個產品都將受到影響。“假如云南白藥需要改名,那么云南白藥115年樹立起來的品牌、聲譽、公眾認知或將坍塌,預估損失將超過100億元。”

  北京醫藥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付立家說:“改名意味包裝材料、說明書、小盒、紙箱、標簽通通需要變更,生產包裝成本姑且可以計算、承受,但對于老字號品牌而言,更名帶來的無形損失非常大。”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對藥企來說,更名后需要到當地食藥監局重新注冊。該人士說,他所在的企業有35個產品或將涉及改名,光注冊費就得23萬余元。

  為治理“名不驚人不罷休”

  記者調查發現,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國家主管部門就已提出對中成藥命名進行規范。1997年,由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寫的《中國藥品通用名稱》中,明確提出了中藥、化學藥品、生物藥品、放射性藥品以及診斷藥品的命名原則。

  記者注意到,此次意見稿的命名新規正是依據通用名稱中提出的各項原則。

  業內人士介紹,個別藥企生產的中成藥品質良莠不齊,卻在命名上“名不驚人不罷休”,隨意吹噓療效,導致很多老年消費者上當受騙,規范中成藥命名勢在必行。

  命名應兼顧文化傳承與監管

  對于現有中藥必須全部改名,不少消費者表示很難理解。昆明市一小學教師劉悅說:“像云南白藥氣霧劑、馬應龍痔瘡膏、風油精都是家里常備藥,老百姓都認這些牌子,如果一夜之間這些名字都不存在了,會覺得很不適應。”

  李勁認為,一些耳熟能詳的老字號、老品牌是我國中醫藥文化的優秀代表和象征,具有世界影響力,需要區別對待。比如美國《巴倫周刊》就把云南白藥列為了“美國人必須知道的10個中國品牌”,云南白藥一旦更名,其代表中國的品牌形象將無從談起。

  “不能用西醫西藥的思維來管理中醫中藥,在命名上尤其如此。”中國社科院中醫藥國情調研組組長陳其廣說,中國傳統中藥在命名時往往要把發明人、生產地、君藥的名稱等因素都考慮在內,這是對發明人貢獻的一種認可。

  此外,中醫藥講究“地道性”。“比如云南白藥,不是全國只有云南有白藥,而是只有云南白藥的藥效最好。”陳其廣說。

  云南省衛計委副主任鄭進認為,中成藥的名稱需要規范,但也要尊重老字號老品牌。“規范管理藥物名字確實能夠減少夸大療效藥品對消費者的誤導,但對于少數具有歷史淵源的、約定俗成的、老百姓認可的、有口碑有市場的老藥不宜一刀切。”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