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生態資源 > 正文

北京:1094處園林古跡面臨消失危險

2015-09-26  來源:北京晚報
[字體: ]

 遇人流高峰可實施價格調控問題解決

    住在北京城的老百姓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就在您身邊,尚有園林格局的古跡1094處未加保護,隨時可能遭到破壞,面臨永久 消失的危險。《北京市公園條例》自2003年1月1日開始實施以來,距今已有12年時間。今年,市人大常委會組成執法檢查組,對《條例》的實施情況進行了 為期半年的監督檢查。在今天上午進行的市14屆人大常委會第21次會議上,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柳紀綱對檢查結果進行了通報。

    問題

    超負荷 公園增多趕不上游客量

    “公園快速發展,但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柳紀綱舉例說,“公園承載超負荷”就是近年來出現的新問題之一。

    2000年以來,全市公園數量和開放面積增加了一倍,公園游客量卻增加兩倍。來自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的一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年公園 接待游客量已達到2.9億人次,其中城六區的公園游客量超過2億人次。同時,游客分布不均,市屬公園面積僅占全市公園面積的10%,游客接待量卻占到了 35%,秩序壓力和安全壓力前所未有。節假日的公園,包括城市公園、郊野公園、森林公園的游客接待量,均達到設施設備、服務接待的極限,存在一定的安全隱 患和管理風險。

    少經費 更新改造捉襟見肘

    由于大部分中心城區公園建成年代較早、使用率高、超負荷運營,其設施設備老化嚴重、服務設施陳舊、設計配備嚴重不足、園林綠地退化、植物瀕死、環境品質下降等諸多問題比較普遍。

    除了地兒少、人多之外,公益性公園還存在財政保障不足的問題。柳紀綱說,一些公園管理機構為增加收入,對外出租、舉辦活動等創收行為影響了 公園的公益性。社區公園開放時間長,廁所、座椅、避雨、驛站等基本設施配備不足或更新滯后,難以滿足需要;老舊公園更新改造經費捉襟見肘,難以為繼。

    缺支持 仍有近兩成保護盲區

    “歷史名園局部被占用現象仍然較為普遍,歷史名園保護總體規劃和文物保護規劃始終沒有得到批準,實際保護面積與應保護面積相差近20%”。 柳紀綱表示,有的世界文化遺產的視覺通廊已被城市建筑包圍,給自然、歷史和文化環境造成永久性破壞。歷史名園保護的盲區仍然存在,園林格局及園林要素至今 尚存的古跡中,仍有1094處沒有被納入保護范疇,隨時有遭到破壞和永久消失的危險。

    來自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的信息顯示,在北京市域范圍內,有園林格局及要素的古跡共有1094處。目前的保護主要是針對文物古建,而對山水格 局、景觀意境、植物配置、山石、楹聯、碑刻等諸多園林要素的整體保護缺乏制度設計和支持,歷史文化的保護尚需高度統一的整體安排、布局。

    零處罰 黑導游商“膏藥式”滯留

    黑導和游商等不法商販,“游擊式”、“膏藥式”滯留公園,屢禁不止;健身鍛煉人群長時間、大面積占用場地,歌唱團體、舞蹈團體制造的高聲 浪,對其他游人和周邊居民產生一定影響;非法釣魚、游泳等現象痼疾難消;旅游團隊大型車輛游客在公園門口上下車、游客橫穿馬路等,造成公園門口秩序混亂。

    柳紀綱指出,《條例》將部分執法權授予城管部門,而公園管理機構對違法行為沒有處罰權限,只能勸阻,導致積極性不高。

    解決

    遇人流高峰可實施價格調控

    執法檢查組提出,要解決歷史名園被占用等遺留問題,特別是天壇公園要兌現2030年前完成騰退的國家承諾。

    執法檢查組建議,在人流高峰時,采取包括價格調控、預約限流等綜合性措施,緩解歷史名園的接待壓力。

    針對公園管理機構對園內違法行為沒有處罰權限一事,執法檢查組建議委托公園管理機構或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實施部分行政處罰權。

    另外,建議推行歷史名園登錄制度,對世界文化遺產或區域性歷史文化名園,如頤和園、什剎海等,制定有針對性的保護規定。

    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公園管理

    到公園玩累了,想買瓶水卻發現沒有售貨亭;到郊野公園逛了一天,周圍卻找不到可以吃飯休息的餐飲點。針對這一問題,記者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今后,將對公園經營項目探索引入市場機制,采取特許經營等方式,鼓勵民間資本、社會捐贈等資金參與公園的建設和管理。

    下一步,還將加大規劃建綠和拆遷還綠,特別是在缺園少綠的中心城區增加公園數量。加大社區公園、口袋公園和小微公園綠地的規劃,提高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逐步實現開窗見綠、出門見園。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