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北京城市副中心最大污水處理廠改造完工

2017-04-15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碧水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工程完工,即將試運營。

  歷時兩年建設,碧水污水處理廠昨日完成升級改造,即將開始試運營。作為城市副中心最大的污水處理廠,它采用全封閉下沉式處理系統,藏身濕地、花園和人工河之下。在節約230畝土地的同時,污水日處理能力由10萬噸增至18萬噸。

  全封閉下沉式廠區除臭味

  通州梨園鎮磚場村北,玉帶河蜿蜒而過,恰好環抱著碧水污水處理廠。昨天下午,記者來到廠區中央,登上一座400米長的圍堰,水廠全貌盡收眼底——南側是一片廣闊的水面,在艷陽下閃爍波光;轉過身去,北側則是大片的平整土地。

  “碧水污水處理廠原本占地340畝,這道圍堰把它一分為二。”建管部負責人穆紫竺說,北側110畝是新廠區,采用全封閉的下沉式系統。新廠區建 設的兩年間,污水處理卻一刻也不能停。原廠區從340畝退守南側,縮小為230畝,仍正常運行。“原廠2005年正式投用,當時廠區周圍非常荒涼,幾乎沒 有居民樓。”通州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原廠的日處理能力是10萬立方米,方圓46平方公里范圍內的污水都匯流于此,不但能滿足處理需求,且尚有富余。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一棟棟居民樓、一個個商圈拔地而起,通州的生活污水也打著滾兒往上翻。碧水污水處理廠近年來一直滿負荷運轉。梨園地區日漸繁華,最近的居民區距離污水處理廠僅百米,碧水污水處理廠不得不完成一次脫胎換骨式的改造。

  98天完成主體結構封頂

  從廠區北側的通道進入地下,頓時感到一陣涼爽。格柵間、沉淀池、生化池、高密度沉淀池一字排開。

  在地下一層的高密度沉淀池車間,記者看到,16組沉淀池中有一半正在調試。此時的水已經變得比較清澈,之后還將進行紫外線消毒,出水水質達到京標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

  這座下沉式污水處理廠共有地下三層,除負一層外,其他空間安裝設備。“打個比方,就像一臺電腦,鼠標和鍵盤在負一層,主機在負二、負三層。”相關負責人說,正是由于不同功能層“摞在一起”,因此,下沉式污水處理廠格外節省土地資源。

  “在國內同等規模的再生水廠中,碧水是建設難度最大的工程之一。”回首過去兩年的建設過程,穆紫竺連連感嘆“不容易”。最大的難點就是要構筑圍堰,將新老廠區分隔開,再排空北側新廠區的積水。

  筑圍堰,說起來輕松,實際操作中卻要極其謹慎,為了精準定位,連潛水員都動用了。北側污水排空后,兩側的水位相差約12米,這就意味著圍堰質量哪怕有一點兒瑕疵,都有可能潰壩。

  時間緊、任務重,面對這場“戰役”,工程技術人員和施工工人都擼起袖子埋頭苦干。高峰時,1400名工人輪班倒, 僅僅98天,主體結構就完成了封頂。不久前,碧水污水處理廠還獲得了建筑結構長城杯金質獎,也就是本市建筑工程質量的最高標準。升級改造后,碧水污水處理 廠的日處理能力增加到18萬立方米,比原來增加了近一倍,卻節約了六成多的土地,實現臭氣零排放。

  廠區不設圍墻打造溪流花園

  污水處理廠遁入地下后,地面將建設一座休閑公園,不設圍墻,向市民開放。

  在效果圖上記者看到,這座面積達百畝的公園中不但有茂盛的花木,更特意設置了塑膠跑道以及籃球、足球、羽毛球等運動場地,填補了梨園地區體育運 動場所的空白。新建的公園引入“海綿城市”的理念,營造“雨水花園”,利用下凹式綠地,匯聚并吸收來自地面的雨水,通過植物、沙土的綜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凈 化,涵養地下水源。

  公園中央,一條小溪叮咚跳躍,走向恰與新廠負一層的走廊重合。相關負責人介紹,負一層還將開放參觀,讓市民了解污水還清的過程。污水處理池被切 出的南側部分,眼下仍在正常處理污水。目前,技術人員已經通過安裝導流泵、推流機,投加活性炭等方式,暫時消除污水臭味對附近居民的影響。

  隨著新廠區的全部完工,這片敞開式的曝氣水面也將結束歷史使命,在抽干污水、清除底泥、重注清水后,變為一片小小的景觀湖,與北側的公園相互呼應,成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亮麗水景。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