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記者從市防汛辦獲悉,今年,本市上游市縣的降雨量、來水量、預警信息首次納入了本市的預警體系。
為迎接此次降雨考驗,本市各級防汛指揮部嚴陣以待。昨天中午,氣象分指揮部開始每小時進行一次加密氣象監測,17時,市防汛指揮部啟動防汛三級應急響應,21時20分,海河防總啟動防汛四級應急響應。
6月1日入汛以來,全市累計降雨量為14.1毫米,去年同期降雨量為54.4毫米。但尚未進入主汛期就迎來大暴雨,這樣的情況并不多見。
“永定河、北運河、潮白河等本市骨干大河都屬于跨區河流。一旦上游遭遇大暴雨,奔涌而下,會給下游市縣帶來災害。”市防汛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本市加強了京津冀聯動,上游市縣的降雨量、來水量和預警信息首次納入了本市的預警體系。除了大江大河之外,跨省市溝渠也將“溝對溝”聯動。目前,延慶區和河北赤城縣已開展試點,上游的氣象、洪水預報,將直接傳達給下游,作為應對汛情、啟動預警的重要依據。
暴雨傾瀉而下,易在山區造成地質災害。記者了解到,全市地質災害隱患點共4877個,涉及人口2萬戶,已按“一點一預案”的原則進行部署。目前,市國土部門已對全市近900條泥石流溝域及驢友易聚集的地方進行了排查,景區已清空游客。今天,10個應急調查隊已進駐各山區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