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8條胡同公共空間征集改造方案

2017-07-09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體: ]

  作為北京市最后幾個低建筑群居民區之一,位于西城區的白塔寺歷史文化保護區通過“再生計劃”升級,對傳統院落空間修繕整治,轉型為文化街區。記者從“白塔寺再生計劃”實施主體華融金盈公司獲悉,目前白塔寺地區已經完成了99處院落的騰退,8條有代表性的胡同公共空間正面向全球設計師征集更新改造設計方案,以解決道路綠化、共享單車停放、“開墻打洞”后墻面美化等問題。

  2020年疏解15%地區人口

  作為歷史文化保護區,白塔寺地區總占地面積約為37公頃,與金融街僅一街之隔,北面西直門商務區,西望阜成門商圈、三里河政務區,東鄰西單、西四商圈,這一帶的歷史可追溯至元代,歷經明清延續至今。但區域內存在大量危舊平房,缺乏市政設施,面臨現代化的挑戰。

  “白塔寺地區有戶籍人口約1.6萬人,5600多戶,但是現狀房屋質量較差,小院里的基礎設施也十分薄弱。”華融金盈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保護區內交通缺少系統組織,機動車、非機動車混行,胡同停車現象較為普遍,且市政管線老化嚴重,基礎設施管道都規模偏小。

  對此,從2015年啟動的“白塔寺再生計劃”改造方案中包括了對區域內主干道、斷頭路的打通、對市政基礎設施的更新以及騰退院落的改造。“目前,我們已經騰退了99處院落,共323戶居民,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疏解15%的地區人口,騰退15%的院落。”上述負責人表示。

  阜內大街打造“市政休閑帶”

  “受壁街、阜內大街、阜內北街這三大白塔寺地區的市政主干道提升工作都已經啟動。”華融金盈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阜內白塔寺區域的市域主干道存在著機動車侵占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僅滿足最小通行要求,且占用嚴重,街道文化元素缺少等問題,將通過街道環境整治、景觀提升、公共服務設施改造、道路規劃、建筑更新等多方面進行改造實施,還原古街風貌。

  其中,阜成門內大街將引用“市政休閑帶”的概念,將市政設施、非機動車停車空間、城市家具、景觀綠植等全部整合集約到一條線性帶狀空間,從而劃分出人行空間、駐步空間和車行空間,且拒絕千篇一律的立面改造。而阜內北街則是進出魯迅博物館的主要道路,里面還有多個形制完好的傳統建筑以及道路兩側濃密的道行槐樹,將重點進行人車分流和景觀照明的改造,適當修補更新破舊勞損建筑的立面,體現白塔寺文化保護片區的特色。

  胡同公共空間征集改造方案

  根據“再生計劃”,白塔寺地區采取自愿整體騰退的原則,不會將原住民全部遷走,房屋資源梳理出來后,每個項目都將找建筑師按照傳統風貌格局進行設計改造。在99處已騰退的院落中,有些已經改造完成,變成了社區圖書室、青年公寓、藝術館、工作室等,去年,白塔寺院落更新進行國際方案征集,已有三個方案正在騰退院落施工,今年年內就將改造完成。

  除了院落,胡同的公共區域也要提升更新。為此,新街口街道辦事處與“白塔寺再生計劃”實施主體華融金盈公司通過征求社區居民意見選取了白塔寺地區8條有代表性的胡同公共空間面向全球設計師征集更新改造的設計方案。納入這次設計方案征集的胡同包括阜成門內北街、宮門口頭條、宮門口二條、青塔胡同、慶豐胡同、安平巷、宮門口東西岔、蘇蘿卜胡同。機動車停放、共享單車停放、晾曬衣物、墻面美化、墻面附屬物、箱體及管線美化設計、窗外護欄設計、垃圾分類處理站設計、綠植種植設計、雨水口箅子設計以及 VI系統設計等都是設計更新的重要內容,其中VI系統設計包括導視系統、門牌、公廁標志等。

  下周,參與這次征集的設計師們就將進行第一次實地踏勘,了解白塔寺社區背景、基礎設施條件與實際生活需求后,將從8條胡同中任選1條,根據其具體需求與現狀問題進行設計。所有入圍作品中能夠真正解決胡同問題、符合胡同風貌、材料選擇及成本控制合理、具有實施可能的,才會落地實施。今年9月將評選出入圍作品并進行作品模擬實施,根據計劃,有實施可能的方案將在2018年委托實施。

  現場

  大雜院變社區博物館

  上午10點半,在北順社區居住了三十多年的王大叔在位于青塔胡同41號的社區博物館里參加書畫社的活動。11點書畫社活動結束后,社區工作人員要清理桌面和場地,下午這里還有胡同之聲合唱社的老人來活動。

  這個社區博物館曾經是一個居住了三戶人家的大雜院,過道堆滿雜物,一個人推著自行車只能勉強側身通過。一年半之前,青塔胡同41號改造完畢,有了洗手間、教室,還有個小院可供老人活動,“因為騰退改造,我們有了活動的地方,還能學東西。”與青塔胡同41號比鄰而居的楊奶奶說。

  “白塔寺地區是自愿騰退,我們把一些騰退的院落進行設計改造,就是希望居民能夠看到他們現在的家將來會是什么樣子。”華融金盈公司社區營造中心副經理田娜表示,“片區定位還是居住區,騰退的院落,除了用于社區文化服務場所,我們也會有計劃引入一些藝術家工作室、設計師工作室、民宿等,例如宮門口四條24號改造后就作為民宿使用,首先的原則就是引入的商業必須要與原住居民更好地融合。”

  對話

  已騰退與未騰退院落試點“聯合連片”改造環境

  對話人:華融金盈公司社區營造中心副經理 田娜

  北青報:同是歷史文化保護區的騰退,白塔寺地區與此前的大柵欄等地區有何不同?

  田娜:白塔寺再生計劃項目采取的是自愿騰退原則,這與大柵欄的楊梅竹斜街的騰退方式是一樣的。但大柵欄是一戶一戶登記騰退,有的小院并沒有完全搬走,小院改造利用難度較大,白塔寺地區是整院騰退,院內所有居民騰退外遷,這樣騰退出的院落可以實現整體規劃更新、有效利用。

  北青報:為什么采用完整院落騰退的方式?

  田娜:白塔寺地區是一個居住區,不同于大柵欄、南鑼鼓巷這樣的商業區,也不是旅游景區,院落的整體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有價值的傳統老北京胡同文化。騰退出來的院落,我們引入一些文化創意產業、藝術館、民宿等,這些業態相對安靜不會有大量外來人口涌入,破壞居住區原有的平衡,也能更好地融合胡同文化。

  北青報:作為一個居住區,白塔寺地區原住居民的生活環境如何通過“再生計劃”改善?

  田娜:我們提出了已騰退、未騰退院落“聯合連片”的改造試點。在青塔胡同區域我們有5個已經騰退完成的院落,建有兩處化糞池可供附近院落接入使用,我們計劃把周邊8個居民未騰退的院落一起納入“聯合連片”改造,先拆除院內的違建,再給居民修建必需的廁所、廚房等,同時進行院內公共空間、基礎設施的修整、更新。如果居民家有定制化改造需要,我們可以為其提供設計支持。

  北青報:“聯合連片”的改造需要居民付費嗎?

  田娜:公共空間,包括院廁、廚房等的改造都不需要居民承擔費用,但這些設施的維護、清潔需居民付費,屋里的私有空間改造居民要自行承擔費用。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