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吃藥靠掰”,關于兒童藥的心病何時解

2017-08-22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

都說“孩子的錢最好賺”,但在兒童用藥方面,當前的市場仍存在著巨大空白,兒童用藥的短缺也帶來了嚴重問題——據統計,約85%的家長給孩子用藥時存在安全隱患。我國兒童用藥存在的“劑量靠猜、吃藥靠掰”的現象,亟待改觀。

  家長喂藥,非常擔心

  在藥品說明書上,很多關于兒童的用藥量寫的都是“小兒酌減”之類的字眼,這也導致給孩子吃藥時,很多家長往往會直接采取藥量減半的做法。但如此“簡單粗暴”的做法可能貽害無窮。

  兒童的新陳代謝旺盛,調節能力差,對藥物的敏感性高于成人,加之大量藥品缺乏兒童用法、用量,兒童用藥少,導致我國兒童藥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兒童藥物不良反應率是成人的2倍,新生兒更是達到4倍,每年約有7000例兒童死于用藥錯誤;14周歲以下的兒童中,每年約有3萬人因 用藥不當致聾。

  在用藥方面,兒童絕不能被簡單地視為縮小版的成年人,雖然“兒童要用兒童藥”似乎早已成為老生常談,但在實際操作的時候,家長們很可能臨陣慌了手腳。

  

  也正因此,大部分家長對兒童藥缺乏安全感。而正如家長擔憂的一樣,事實上,我國現有的3500多種藥品中,專供兒童使用的只有60多種;適合兒童的顆粒劑、糖漿劑、泡騰片等劑型也非常少;95%以上的藥品沒有兒童用藥安全包裝,未配備專用量器。

  有關各方,仍需上心

  兒童用藥之所以如此“稀缺”,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政策不配套,監管和使用的相關制度缺乏銜接;二是臨床試驗過程風險大,影響新藥臨床開發;三是兒童用藥市場化程度不高,藥企利潤低,生產積極性不高。

  在政策管理方面,目前我國還存在兒童藥品批文數量較少的問題。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我國國產藥品批文共176652條,其中專用于兒童的藥品批文3517條,兒童藥的批文數量遠遠少于成人藥的批文數量。

  

  在市場運作方面,雖然有著二孩政策帶來的人口紅利,但由于兒童用藥生產存在小批量、多批次,工藝相對復雜,生產成本較高、新藥研發周期較長等特 點,且在研發、轉讓、生產、使用、銷售等環節缺少相關政策支持,都讓藥企在面對兒童藥的生產時“提不起勁”。目前我國兒童用藥醫療市場90%以上的份額被 外資企業占領。

  

  此外,零售藥店對于兒童用藥的銷售也存在不安全因素。根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藥店店員推薦的兒童藥中,近15%的藥品說明書里沒有關于兒童的說 明或僅標注“兒童酌減”;在沒有提供醫生處方單的情況下,店員推薦的兒童藥品中有五分之一是處方藥;店員在給家長推薦兒童藥品前,很少問及發病時間、用藥 史、藥物過敏史等。

  為了保障兒童健康權益、鼓勵兒童用藥開發。近年來,有關部門就兒童用藥保障制定了各項政策。2016年以來,衛計委、工信部、食藥監總局公布了 兩批鼓勵研發申報兒童藥品清單,共71個品種,并通過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等,整合優勢單位協同創新研發;在保障生產供應方面,對相應的兒童 用藥生產企業給予政策扶持,推動開展產品升級、生產線技術改造等。

  兒童用藥,還得小心

  那么,在現階段,作為家長又該如何確保兒童用藥的安全呢?專家指出,為兒童制定藥物治療方案時要注意四個環節:首先是根據兒童疾病特點合理選 藥,有條件時應進行血藥濃度監測,根據其結果進行個體化給藥;其次要嚴格掌握用藥劑量,并根據兒童年齡(日齡、月齡)、病情等具體情況作調整;再次是選擇 適宜的劑型和給藥方式,給藥方式直接影響到藥物的吸收效果,兒童易接受的劑型是口服液、糖漿劑以及貼劑、栓劑等;最后還要密切觀察藥物治療反應。

  

  此外同樣值得關注的是,根據全球兒童安全組織的相關統計顯示,藥物中毒是兒童中毒的首要原因,且呈現上升趨勢。而兒童自己誤服,是導致兒童藥物中毒的首要原因。所以,家長除了讓孩子正確服藥之外,也要注意將家中的藥物放置在孩子接觸不到的地方。

  保障兒童用藥的安全,一方面離不開國家政策法規的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相關企業、組織等各方的共同發力,促進兒童用藥市場的發展,讓兒童藥盡早走出“手掰時代”,讓家長放心,讓孩子健康。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