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電子產品致孩子說話晚? 專家:3歲前盡量少接觸

2017-10-24  來源: 新京報
[字體: ]

  

  電子產品已經融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兒童可能在很早的年紀就會接觸電子產品,但過早使用或頻繁接觸電子產品,會對兒童的語言、視力、骨骼發育等造成一定的影響。

  首都兒科研究所專家表示,近幾年因類似問題前來就診的兒童逐漸增多,其中絕大多數存在過多使用電子產品的情況。

  專家建議,電子產品不是“保姆”,不能替代家長的陪伴,“兒童在3歲前應不接觸或盡量少接觸電子產品,3歲后也應盡量控制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

  危害1

  近視發病年齡提前或程度加深

  兒童長時間使用接觸電子產品,可能會因視疲勞引起假性近視,進而出現真近視。頻繁使用電子產品還可能造成近視發病年齡的前移和近視程度的加深。

  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眼科主任醫師楊素紅告訴記者,其實臨床上也有所表現。“現在的幼兒園體檢發現,兒童視力低下的發病率有所提高,其中,兒童視力低下的類型已經由之前的弱視、斜視、遠視為主造成的屈光不正為主轉變為近視性屈光不正逐步增多,這與過早用眼、接觸電子產品有一定關系,當然,這也與遺傳有關。”

  有些家長在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時,會將屏幕調暗,楊素紅告訴記者,這反而會增加視疲勞,不利于兒童視力發育。

  健康提示

  兒童在3歲前不應接觸或盡量少接觸電子產品,因為這段時期,兒童的視力還在快速發展期。3歲后,可以逐步開始接觸,手機、平板電腦等還是應盡量減少接觸,每次看電視不應超過20分鐘。

  危害2

  引起肌肉骨骼等退化時間提前

  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小兒骨科主任醫師馬強介紹,目前還沒有相關統計或研究證明過多使用電子產品會對骨骼肌肉發育造成何種影響,但從臨床實際來看,因頸部、手部疼痛前來就診的兒童并不少見,其中絕大多數都連續使用電子產品超過一定時間。

  馬強表示,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兒童會低頭或保持一個姿勢較長時間,容易造成頸部肌肉、韌帶的疲勞,持續期間過長,頸部功能的恢復時間也會相應延長,日積月累可能會造成肌肉韌帶的勞損甚至骨骼的改變。孩子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未必會出現頸椎或其他疾病,不過,一旦這一“不良”習慣養成,隨著時間推移,很可能會引起骨骼、肌肉、韌帶組織的提前退化變性,功能喪失,而使某些退行性疾病如頸椎病提前發生。

  健康提示

  電子產品已經融入生活的多個方面,要正確使用,家長一方面要幫助兒童盡量減少接觸電子產品的頻率,另外,每次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也應盡量控制在1個小時之內,年齡越小,時間應該越短。

  危害3

  致語言、情感、智力發育遲緩

  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董靜靜告訴記者,有些兒童因說話晚到醫院就診,其中部分兒童往往情感、智力方面也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近幾年,這樣的孩子越來越多,尤其是2-5歲的孩子。”

  語言刺激對兒童的語言發育至關重要,長時間接觸電子產品的兒童,缺乏和家長之間有效的交流和溝通,語言功能、情感等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響,“人與電子產品之間的交流無法取代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互動,孩子看電子產品是被動接受的過程,而和家長的溝通是主動的過程,這種主動交流對孩子的發育至關重要。”董靜靜強調,家長要學會有質量地陪伴,要試著跟孩子多說話,進行語言刺激,包括肢體、眼神的互動與交流等。

  健康提示

  如果出現語言遲緩等,后期能否“追”上?董靜靜建議,家長可以先觀察半年孩子的改善情況,“隨著大環境的改變,孩子一般會逐步跟進同齡人的水平,但每個人進度不一,不能一概而論。”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