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明年治擁堵 開出四“藥方”

2017-12-01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今年疏堵工程現在已經完成103項,還有17項正在施工,超額完成100項的年度任務。明年如何繼續疏堵,市交通委路政局項目中心昨天開出四個“藥方”:“新建道路分流”“拓寬瓶頸路段”“微調交通組織”“智能信號防堵”。

  據介紹,本市首條“自行車專用路”方案和具體路線已經確定,計劃明年開春動工,力爭明年下半年開通。

  “自行車專用路”上京藏高速

  綠色出行比例提高了,擁堵指數自然會下降,因此本市一直鼓勵共享自行車的規范發展。除了治理已有非機動車道,路政部門還通過新建“自行車專用路”,為市民提供快捷舒適的騎行環境。

  昨日,市交通委路政局項目中心副主任王棟介紹,本市目前正在進行回龍觀至上地(中關村軟件園)6.4公里“自行車專用路”方案研究工作,該方案已基本確定,正在審批中,計劃明年三、四月份開工。“自行車專用路”設計起點暫定為同成街與文華路相交路口,沿城鐵13號線北側綠地布線,向西經地鐵回龍觀站、龍澤站上跨京藏高速,下穿京包鐵路、上跨龍域東一路,沿龍域環路北側綠地至西二旗北路,終點為西二旗北路與龍域西二路相交路口,后接入地方路系統。

  從上跨、下穿這樣的大動作可以看出,施工難度很大。王棟介紹,從回龍觀到上地有京藏、京新兩條高速“天塹”,使得高速公路東西兩側的聯系太弱,公交也難以直達,“自行車專用路”的建設將達到分流的目的,為市民提供另一種出行選擇。研究數據也顯示,每天有1.2萬人早晚往返回龍觀和上地軟件園,而這個距離其實非常適合騎行。據介紹,專用路凈寬為六米,設計為五條車道。

  交通瓶頸路段拓寬“暢流”

  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增長,北京許多道路都已超出了設計時的承載能力,形成了一批瓶頸路段。針對這類問題,路政部門想方設法地進行拓寬。

  繼京哈高速漷縣收費站進出口路段拓寬后,本市明年還將對北六環馬坊收費站進出口進行拓寬改造。馬坊收費站共5條收費車道(其中出口3條、進口2條),出收費站以后約100米道路突然收窄至一上一下兩條車道,形成了嚴重的交通瓶頸,導致馬坊收費站安四路出口經常擁堵。路政部門擬將該路段車道數由一上一下改為三上三下,提高路段通行能力。

  還有一批拓寬改造工程將于今年年底完工,包括京通快速北輔路(會村收費站西進口-雙橋路出口段)將由1條機動車道調整為兩條機動車道;為配合天壇醫院搬遷至新址花鄉橋,將南四環輔路東進口約530米道路拓寬改造,大部分路段輔路增設1車道至3車道,在天壇醫院南門處設置落客區。

  大山子路口要動“微手術”

  在一些大改造空間有限的點位,路政部門通過一系列“微手術”,對交通組織進行微調,從而達到疏散車流的效果,為道路減壓卸包袱。

  以備受關注的酒仙橋大山子路口改造工程為例,這是一個五岔路口,與之相交的有機場高速大山子出口、京順路、酒仙橋路、酒仙橋北路、機場輔路及高速入口匝道。人流車流密集,承載功能太多,擁堵情況十分嚴重。

  “我們改造的思路就是把過多的功能疏解出去。”王棟介紹,改造工程將路口北側的機場輔路調整為南向北單行,通過彩虹路、酒仙橋北路進行繞行,緩解大山子路口交通壓力。配合交通組織調整,增加望京街北側右轉專用車道,酒仙橋北路增加1條東向西方向機動車道,彩虹路增加一條北向南方向機動車道,增加道路通行能力。同時,新建機場輔路與機場高速入口匝道。目前工程已經完成三成,計劃2018年上半年完工。

  新技術調燈防路口“卡死”

  除了看得見的疏堵工程,智能化的信號技術也隱藏在交通系統之中。

  王棟介紹了一個新的技術名詞——反溢流控制,簡單來說,就是在路口附近埋下線圈監測車流,當某個方向的車輛快要排隊延伸導致路口“卡死”時,為避免車輛繼續淤積,自動將該方向綠燈切換為紅燈、同時被交道路信號燈切換為綠燈,燈控路口固定時間配時調整為動態控制。

  目前,這種技術已經在成府路與中關村東路進行試點,有效避免了各方向車輛不斷涌入路口導致交通癱瘓現象。下一步,還將在四處路口應用,包括月壇南街與南禮士路路口、東直門北小街與東直門內大街路口、學院路與清華東路路口、惠新西街南口與北土城東路路口。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