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北京社保年限有望與濱海新區互認

2017-12-09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316家企業注冊入駐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

   

        這幾天,北京漢唐自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戚揚很忙。就在上月末,該公司與其他9家項目一起,集體簽約落戶到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科技園掛牌一年以來,園區新增注冊企業達到316家,注冊資本金達49億元。這也是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掛牌一年來的最新成績單,其中,協同北京資源的企業占了三分之一。

        “資源能在兩地間很好協調”

        作為北京一家以視聯網技術為核心,為國內外客戶提供先進的可視化數據行業云平臺的高科技企業,北京漢唐自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將在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建設5000平方米的研發及成果轉化中心。

        “對于企業來講,更看重的是發展環境和未來前景。”戚揚告訴記者,來濱海—中關村科技園之前,他曾在全國很多地方做過調研。“我認為濱海新區有很多優勢,其中離北京近,使我們的資源能在兩地之間很好協調;此外這里有很多教育和高科技資源,以及很好的吸引人才的政策,能給企業提供穩定的人才資源。”戚揚表示,公司在建設研發及成果轉化中心的基礎上,還要籌建展示中心,把全國甚至全球的相關用戶匯集到濱海新區。

        與北京漢唐自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相比,深之藍水下新視界于今年3月就在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安營扎寨。作為國內從事全系列水下機器人研發的民營企業,深之藍水下新視界主營水下平衡車、水下無人機等。“得益于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公司得到眾多資本的青睞,其中重頭來自北京。而相對于北京來講,濱海新區的商務成本更低,特別是這里有著完備的工業體系,對于公司有極大幫助。”該公司總經理魏建倉表示,目前該公司生產的某品牌水下平衡車已先期在美國市場銷售。

        推動京津政策疊加落地

        記者了解到,2016年9月28日,京津兩市簽署協議共建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打造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示范區。園區規劃面積10.3平方公里,將充分利用北京中關村和濱海新區創新政策疊加優勢,承接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與生命科技等高新技術企業轉移和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并在2018年實現起步區基本建成。

        “濱海—中關村科技園能夠博得眾多高品質項目、實力企業的青睞,與園區自身發展環境密不可分。”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續光介紹,一年來,科技園不斷完善園區配套,白領公寓、文體中心相繼投入運營。

        續光告訴記者,京津冀人才聚集方面,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正在與相關部門溝通推動,將在北京社保繳納年限納入到濱海新區的繳納年限中,開通北京積分落戶的互認通道。

        真金白銀支持高端人才落戶

        天津中關村科技園產業運營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毅介紹,對公司所聘用的員工,符合天津市相關規定則享受“就業即落戶”政策,對新引進落戶的全日制大學本科生和歸國留學人員,連續3年發放租房和生活補貼,其中,大學本科生每人每年1.2萬元,碩士研究生每人每年2.4萬元,博士研究生每人每年3.6萬元。

        企業成功上市之后,園區也會給予獎勵。鄭毅介紹,園區企業作為上市主體成功在新三板上市,將分階段給予企業最高總額300萬元獎勵;成功在主板或創業板上市,將分階段給予總額500萬元獎勵。整體遷入園區的國家級科研院所和由國內外著名科學家牽頭組建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都會給予最高1億元的科研經費支持。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