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朝陽“一綠”試點將基本實現城市化

2017-12-18  來源: 北京日報
[字體: ]

隨著一道5800畝的環狀森林在首都東部徐徐展開,朝陽區“一綠”首批試點建設收尾,來廣營、南磨房等6個鄉明年將基本實現城市化。1.98萬農民整建制轉居,實現基本社會保障均等化。同時,環境改善、產業升級,2.6萬人在文創、信息等新興產業中就業。

  1.98萬農民轉變身份

  南磨房鄉石門定向安置房的工地里,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樓房已經封頂。看著即將建成的新家,石淑琴滿心期待。過去的村子啥樣?垃圾堆在家門口,蒼蠅蚊子圍著飛,夏天趕上下雨,出門都要蹚著水。石淑琴說,“那時候我就總盼著,什么時候我們也能住上干凈的樓房。”

  本世紀初,本市計劃在五環路附近建設環狀森林,稱為第一道綠化隔離帶,為城市添綠,改善城鄉環境。但由于歷史原因,“一綠”多年來不但沒能建成,反而有不少低級次產業扎根。2014年年底,朝陽以常營、豆各莊、南磨房、太陽宮、來廣營、將臺6個鄉作為試點,正式啟動“一綠”試點建設,全面推進搬遷上樓、產業發展、社會保障、綠化建設、體制改革、社會管理等工作。

  騰退搬遷一啟動,石淑琴馬上簽了約,“住新樓房,盼多少年了!”目前,朝陽區6個試點鄉全部完成“農轉居”,1.98萬村民都和石淑琴一樣實現了“農轉居”。他們被納入城鎮社保體系,實現基本社會保障均等化,其中醫保報銷比例從50%提高到80%以上,解決了后顧之憂。

  目前,回遷安置房正在加緊建設中,明年,將臺鄉安置房有望率先實現入住。

  “高精尖”產業落地生根

  “要讓群眾住上新房子,更要過上好日子。”朝陽區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居住環境改善了,緊接著,就業問題也擺在了眼前。試點鄉不但在產業結構上實現了轉型升級,也把原本“吃瓦片”的村民吸納進高精尖產業就業。

  毗鄰北五環路的朝來高科技產業園,是一個集科研、辦公、輔助配套功能為一體的產業園區。物業公司副經理盧永波沒想到,自己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居然可以在精英匯聚的高科技園區里當“大管家”。

  盧永波告訴記者,搬遷上樓之后,來廣營鄉組織了多種培訓,幫助農村勞動力轉型。他順利取得了物業上崗證和物業管理師資格證,逐步晉升走上管理崗位,不但有五險一金,工資也翻了整整三倍。

  朝陽區“一綠”試點以來,已累計安置2.6萬農民就業,南磨房鄉出版創意產業基地、來廣營朝來體育休閑城、豆各莊鄉金田影視城等11個“高精尖”產業項目相繼開工建設。

  3年建5800畝森林綠地

  橫河的景觀橋、復古的村牌樓、鳥語花香的園林景觀……蕭太后河畔的馬家灣濕地,是居民們休閑、遛彎兒的好地方。“這里變得這么美,街坊們都特別驚喜,更要共同維護好環境。”居民李長久身穿志愿者馬甲,戴著白色手套,和社區志愿者們一起撿拾垃圾。

  就在一年多前,馬家灣還聚集著石材廠、印刷廠等低端產業,環境臟亂不堪。

  眼下,隨著首批試點建設收尾,已有5800多畝綠色屏障在京東徐徐拉開。除馬家灣濕地外,將臺地區的將府公園四期正在建設中,公園面積將增至141萬平方米;常營鄉明年將建成北京東部首個專業半程馬拉松賽道;來廣營計劃以綠地連通朝來、勇士營、清河營等三個郊野公園,在京承高速與北五環之間形成240多萬平方米生態長廊。

  下一步,朝陽區將加緊實施第二批“一綠”地區城市化試點建設,打造連通首都功能核心區與城市副中心的生態廊道。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