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監測 > 正文

黃河晉陜峽谷成為污染黑三角 沿河百姓沒水吃

2007-05-13  來源:中央電視臺
[字體: ]


“黑三角”地區黃河兩岸有成排的石灰巖洞口,洞口上方是一個接一個的冒著濃煙的工廠


滿面灰塵的保德縣福利水泥廠工人告訴記者當天十點工廠才停工


府谷縣西山村電石廠。西山村電石廠火炬口排放的濃煙讓附近村民意見很大

    黃河晉陜峽谷為何成為污染黑三角

    中央電視臺系列節目《黃河體檢報告》的前三期調查了黃河的上游和中游,一路所看到的景象有喜有憂。發現的驚喜是,經過各地治理,黃河多年來的污染頑癥終于得到了一定改善。記者繼續沿河而下,來到了內蒙、山西、陜西三省的交界處。在被稱之為 “晉陜峽谷”的黃河段,本來平緩的黃河兩岸懸崖峭立,水石相激。在當地,老百姓將此段黃河 稱之為“黑三角”。

    “黑三角”沿河百姓靠著黃河沒水吃

    晉陜峽谷是指,九曲黃河從內蒙古準葛爾旗經過山西省河曲縣向南拐彎,穿過山西保德與陜西府谷兩縣,大約100公里長的河段。

 

 

在山西省河曲縣記者看到河水十分清澈,讓人想象不到它就是黃河。然而,在黃河岸邊府谷縣東山村的暗訪,令記者的喜悅勁兒全然消失,在東山村,記者聽到了一件怪事,村里的村民居然沒有水吃。

    陜西省府谷縣東山村 村民:“沒水。”

    記者:“你們住在黃河邊上,怎么沒水吃呢?離黃河那么近。”

    村民:“走了 已經走了,從底下走了。”

    村里的老人告訴記者,東山村有300多口人,現在都是花錢拉水吃,而以前從來沒有為吃水發愁過。因為距離村子500米外有一眼山泉,是全村人的吃水和用水來源。老人還將記者帶到了山泉邊。

    記者:“是從這出來嗎?”

    村民:“對,就這個地方是水源。”

    在水源處記者看到,老人所說的山泉現在幾乎沒有水流出來了,只有一汪很淺的積水。它怎么可能養活300多口人呢?

    村民:“原來這兒的水可大了,原來它就是這么流了,從這里這么流。

    記者:“就這么隨便流了,下面滿了。”

    村民:“不是那么流,是這么流了,從上面漫過去,吃這的水完全夠了還澆地。”

    老人告訴記者,以前的山泉常年水流不斷,不僅養活著東山村300多口人,還向附近一個工地2000多人同時供水。那么,山泉的水怎么現在會沒了呢?

    陜西省府谷縣東山村 村民:“我剛才跟你說了,從底下走了。”

    記者:“那水是從下面,漏到哪里去了?”

    村民:“下面,黃河邊,黃河邊,你們見了沒有,采的那個洞。”

    記者:“這個沒看到。”

    村民:“就在下面,下面路邊底下都有洞,就鉆進這個地方了。”

    記者:“這個洞能打到這來?”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