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氣候變化》日前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由于氣候變暖,沉積于北極地區的冰雪、海洋和土壤中的有毒化學物質正在釋放。
來自加拿大、中國和挪威的研究人員稱,第一手證據表明,一些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正在“轉移”到北極大氣中。文章表示:“隨著氣候變化,過去20年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已經大批轉移到北極大氣中,北極變暖可能會破壞減少人類接觸到這些有毒化學品的努力。”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能夠在氣流中長距離流動,長時間存在于食品和水中,并在人類和其它動物體內脂肪中積聚。污染物也可通過母親傳染給胎兒,而且已經發現它與人類和其它動物嚴重的健康問題相關。
文章作者之一、來自加拿大環境部空氣質量司的洪海莉(Hayley Hung)表示, 研究人員近年來假定,溫暖的環境會將土地、冰和海洋水庫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釋放到大氣層。她說:“這些化學品是半揮發性的,(如果溫度足夠高)他們有能力蒸發出來。”
研究者對北極高緯度地區監測點——?挪威斯瓦爾巴德群島的齊柏林山空氣監測站——20年來的空氣監測數據進行了分析。從20世紀中期開始,挪威研究站的科學家們就開始觀察到某些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指數較高,包括六氯苯和多氯聯苯。
洪海莉表示,因為這些化學物質已被限制在那些不再生產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地方,所以指數比較突出。她說:“庫存的這些物質仍然存在,但來源都有限。我們已經知道來源,所以看到斯瓦爾巴德群島站監測到的濃度在上升時我們很驚訝。”
科學家們又研究了加拿大努納武特省的監測站20年來的數據,發現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仍然有小幅但明顯的增加。洪海莉認為,斯瓦爾巴德群島站點的增幅較大,是因為它鄰近海洋地區,而當地的海冰已減少。“這個跡象表明,這些化學物質確實正從海洋開始蒸發。”
然而,洪海莉也指出,不是所有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對氣候變暖的反應都一樣。在挪威和加拿大發現的六氯苯和多氯聯苯比其他有機污染物更容易蒸發、更難溶于水。這意味著它們更容易從陸地或海上重新進入大氣層。
巴塞羅那環境評估和水問題研究學院的科學家詹迪?達赫(Jordi Dach)表示,新研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肯定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從北極水庫進入到大氣中的活動的確存在。達赫說,大氣環流模式會將新釋放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帶到世界其他地區。
新研究發現,隨著持續的氣候變化,這種影響未來會加強。研究的結果與聯合國環境計劃署和北極環境監測和評估計劃2月發布的一份報告相呼應。報告稱:“對某些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而言,氣候變化引起的釋放量的提高可能會弱化《斯德哥爾摩公約》的預期效果,這將導致釋放量的減速比預定的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