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監測 > 正文

中國百家上市企業現狀 一半不愿披露碳信息

2011-11-06  來源:中國環保網  
[字體: ]

 為什么碳信息被企業視為秘密?一份民間調研報告顯示,中國上市企業100強中,一半企業不愿披露碳信息,書面回復率只有11%,僅高于俄羅斯的8%,遠低于印度和巴西的28%和67%。而這已是歷年最高。  

  碳信息不應成為企業的秘密,因為良好的碳資產管理可以為企業帶來豐厚收益

  一半企業不愿披露碳信息

  54%的中資企業不愿意披露自己的碳信息,這就是中國100家市值最大的上市企業的碳信息披露現狀。

  2011年11月3日,一份名為《碳信息披露項目(CDP)中國報告2011》在北京發布。這份調研報告由研究企業社會責任研究的咨詢機構——商道縱橫所作。此前,他們已連續4年向中國百家上市企業發出碳信息披露問卷。

  碳信息披露項目(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以下簡稱CDP)是2000年在英國倫敦成立的非營利性組織,主要通過投資者的聯合行動,推動企業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目前,已有高盛、美國銀行、摩根士丹利等551家金融投資機構加入該行動。

  2002年開始,CDP代表這些投資者向上市公司發出問卷,鼓勵企業披露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和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目前已經涵蓋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800多家企業。商道縱橫是此項調研的中國執行機構。

  南方周末記者獨家獲得這份調研報告顯示,在100家受邀參與問卷調查的中國上市企業中,46%的企業對CDP進行了積極回應,其中11家企業填寫了問卷,35家提供相關信息,39家沒有回復,15家拒絕參與。

  “這是歷年來中國企業CDP參與度最高的一次,提供信息的企業數量顯著增加。但減排目標和排放數據等量化數據仍然在企業回答信息中嚴重缺失。”調研報告稱。

  而同期針對全球500強的《CDP 2011全球報告》中,396家企業填寫了問卷,回復率高達80%。

  綜合中國和全球調研報告,南方周末記者發現,中國11%的書面回復率僅高于俄羅斯的8%,即便印度和巴西的回復率也達到了28%和67%。而在CDP全球世界500強的調查中,13家上榜的中國企業也只有2家回復,500強報告中赫然列出了10個“未回復大企業”,其中中國企業就有3家。

  “跨國企業應對氣候變化已經積極采取行動,提高碳效率,并涉及越來越長的供應鏈。而在中國,還停留在數據統計和分析的階段,大家不清楚自己的碳排放是多少,而中小型企業甚至沒有意識到氣候變化的重要性。”商道縱橫咨詢公司總經理郭沛源說。

  “碳信息,我們為什么要披露?”

  事實上,當負責CDP項目的商道縱橫項目經理李文博第一次接觸碳信息披露之時,與企業溝通的時候有些困難。“企業往往會問,什么是碳信息,我們為什么要披露?”

  在國際范圍,充分的碳信息披露顯然有利企業發展。“企業對其碳排放進行管理,并使業務避免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是實現可持續、豐厚的股東回報的基礎。”CDP首席執行官保羅·辛普森在CDP中國報告中指出。

  CDP調查的核心內容是一份一百多道題目的問卷,涵蓋管理、風險與機遇以及排放三個方面,包括氣候變化相關的機構設置、減排目標和碳排放數據等諸多信息。

  中國公眾對氣候變化的真正理解始自哥本哈根會議,哥本哈根會議之后很多企業開始重視碳排放,但應對氣候變化還只是個口號,搜集和披露碳信息尚未列入議程。

  由于問卷回復率太低,CDP中國執行機構只能分析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進行補充。CDP中國執行機構對其進行了分類統計后發現:“87%的報告明確提及氣候變化,但是對氣候變化的認知仍停留在概念陳述層面……數據披露依然很少,只有5家企業在報告中披露了減排目標。”

  調研還發現,目前列入調研的百家上市企業大部分是國企,如果沒有紅頭文件或是領導審批,絕不參加調查。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江電力)安監部門吳女士也坦言,自己曾收到過這個問卷,但是要先上報總經理工作部,老總簽字了才能做。

  此外,很多企業都沒有和CDP調查相對接的業務部門。南方周末記者詢問長江電力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中提及的碳排放計算屬哪個部門負責時,幾個部門均表示不清楚。

  目前來看,企業碳排放相關的數據計算,如果沒有專門的部門和人員,確實難以完成。ICF國際咨詢公司曾為多家500強企業提供溫室氣體審計和減排戰略咨詢,據其高級顧問羅銳介紹,一般為企業做第一次系統的溫室氣體排查需要1-2個月。中海油2010年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書中稱其“完成了公司系統內2005-2010年溫室氣體盤查工作,成為國內第一家按照國際標準完成溫室氣體排放盤查工作的大型中央企業”。中海油質量安全環保部何佳說,由于要去分公司調查、培訓員工提供數據等,這次盤查耗時半年多。

  不過,一旦建立內部報表和專人負責制度,搜集碳信息數據就可以成為企業的日常工作。“聯想連續四年填寫CDP問卷,第一年花費了一個多月,現在只要1-2周。”聯想全球低碳技術和產品碳足跡主管龔勛說。
 

[導讀]中國上市企業100強中,一半企業不愿披露碳信息,書面回復率只有11%,僅高于俄羅斯的8%,遠低于印度和巴西

 

選自《碳信息披露項目(CDP)2011中國報告》

當碳資產管理成為一門生意

  現在來看,國外通過投資者推動企業披露數據的方法,在中國并不奏效。“CDP聯合的投資者中有的直接是公司的股東,公司必然就會參與調查。但在中國調查選取的是A股和H股的市值,國外投資者的影響有限。”郭沛源說。

  顯然,對于中國企業而言,更多的是來自政府的壓力。中國政府對于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強制要求剛剛開始,2010年,國資委發布了《關于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對于央企編制社會責任報告書作了要求。

  “對于企業溫室氣體的排放信息,國內還沒有強制企業披露的要求,連統一核算的標準都沒有建立,只能參照國際標準。國家正在研究制定相關標準,但是何時能夠發布,尚未可知。”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滕飛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隨著“十二五”規劃提出我國將逐步建立碳交易市場,在未來,企業必須主動進行碳核算并對外披露碳信息,因為公布真實、完備的碳排放數據系統是交易的先決條件。

  正如2011年全球報告中的結論:更好的財務績效和良好的氣候變化信息披露與績效之間存在很強的關聯。碳信息和成本相關,良好的碳管理體現了企業的精細化管理,可以直接降低能耗。而能源價格的上升,使得低碳不只是口號,而且可以帶來收益。

  “我們正在消除中國政府的疑云。”CDP中國項目主任李如松近日一直在陪同CDP全球CEO在中國進行考察,以制定既針對中國國情又符合CDP原則的計劃。比如將問卷本土化,為了實現“十二五”計劃的減排目標,CDP的框架可以先作為企業內部審計之用。

  “為什么有的企業愿意費時費力的填寫問卷,公開自己的碳信息呢?問卷是一個健身器,企業通過填寫問卷發現自己的問題。”李如松舉了沃爾瑪的例子。沃爾瑪一直認為最大的耗能環節是物流環節,但是通過CDP問卷審計發現是冷凍、冷藏環節。“CDP的問卷像一份試卷,協助他們摸清了家底。”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