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監測 > 正文

房價拐點還有多遠? 媒體探訪京城典型區域

2011-11-08  來源:北京晚報
[字體: ]

  記者走訪京城幾個典型區域一探究竟

 “便宜了十萬,買還是不買?”拿著戶型圖在露天花壇邊坐了三盞茶的工夫,徐雷還是決定放棄。

    臨近年尾,樓盤降價的消息不絕于耳。到底誰在降?真降還是假摔?期盼已久的房價拐點,離我們還有多遠?帶著這些疑問,記者連續走訪了北京幾個傳言降價的典型區域,一探究竟。

    地點1 通州

    房價下跌 全城最大

    “最后兩天優惠,有意向請速與我聯系。”周末,K2·百合灣的銷售員再一次給看房者群發了短信,每平方米再優惠3000元,而就在兩周前,該項目還是一分不讓。

    從下半年開始,大范圍的降價促銷在通州樓市興起,華業東方玫瑰、潤楓領尚、京貿國際城,降價樓盤輪番上陣,并引發前期老業主的抗議維權。幾天前,東亞·逸品閣也宣布年底入市,每平方米13200元起,再創通州新盤價格的新低。

    盡管“半折甩賣”純屬忽悠,可通州的房價確實是在走下行路線。“開發商賣房,都是互相制約的。有一個樓盤大降,就會影響區域其他樓盤的銷售速度。到了年底,各開發商都會有現金流或者沖業績的壓力,更愿意采用特價促銷房的相對保險形式,以價換量。”通州某項目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北京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從8月到10月,通州新盤成交均價從每平方米17000元到16000元。

    “從曾經的一路飆升,到樓市調控下的迅速收縮,通州無疑正在慢慢擠出泡沫,成為北京房價下跌最快的區域。”

    地點2 馬家堡

    降幅微小 有價無市

    “中介給我打電話,說馬家堡的房子,單價都從每平方米29000元降到22000元了,讓我趕緊去看房抄底。”每次接到經紀公司的電話,閆小姐聽到比較多的一個詞就是“馬家堡”。因為緊挨南城,配套設施建設較緩,南四環也成為傳說中的降價熱點。

    因為新盤放量很少,二手房成為馬家堡區域內的主要供應。在某知名中介門店,當記者提出要買一套單價在每平方米22000元的滿五年老房后,經紀人小唐查了半天,才在司達小區找到一套120萬元的小兩居。“22000元的價格,在馬家堡一帶很難找到房子,一般業主的報價都在每平方米25000元左右,這套屬于著急賣的。”

    到了司達小區,記者才發現,這套“急賣”房源性價比很低:房頂墻面早已大面積裂縫,全靠膠帶勉強湊合;地面還是老式的膠紙,已變得凹凸不平;所剩家具也都不能用。

    小唐告訴記者,雖然馬家堡的成交均價在這三個月有明顯下降,但并非因為市場大降,而是價高的房源沒人成交。“報價低于每平方米25000元的,都是離地鐵15分鐘以外的老舊小區,地鐵沿線的房子,像城南嘉園、瑞麗江畔,單價怎么也得27000元,也就比8月便宜了1000元。”

    地點3 方莊

    變化不小 落價實惠

    “74平方米的兩居室,裝修全新,報價185萬元,折合單價每平方米25000元。”在記者的采訪中,二環邊的方莊房價,是令人頗感驚喜的地方,芳城園、芳群園等幾個老社區,普遍報價都已達到每平方米25000元,比最高點時下降了近4000元。

    “方莊的二手房,從數字看,降幅不算最大的,也就3000元左右,可落得很實惠。”一位中介門店經理告訴記者,由于方莊不少屬于改善型業主,賣小的比例不少,所以在報價上也都傾向于一步到底,而且往往成交時還有商量余地。“畢竟限購后,能買房的人越來越少,成交一單不容易,所以,賣小的業主相對不愛拿價,很容易就給出心理價位。單價上落個3000,再加上老房子沒有營業稅和個稅,對于首套剛需購房人來說,其實很合適。”

    地點4 大興

    房價仍處 “割肉”初期

    在大興的幾個新盤轉了一圈,市民陳先生也沒挑上一套合適的小戶型。“雖然開發商都宣布有優惠,可降價幅度卻感覺不痛不癢的,而且不是這個戶型的就剩尾房了,就是那個戶型朝向不好,可挑的余地很小。”

    經歷了調控前的成交高潮后,大興的房價也在近期出現下調態勢,可在記者走訪中,同為郊區,大興的下探幅度和通州相比,卻顯得少有誠意。

    來自中原地產的監測也顯示,大興新盤雖然在最近三月內普遍降價,但“割肉”幅度均不大。在13個典型項目中,最近兩個月價格下調的項目有10個,而降幅超過兩千元的只有兩個:金色漫香林10月簽約均價下調超過3000元;華潤公元九里10月均價相比之前下調近10%。(趙瑩瑩)

    ■ 對決

    房價咋走 專家打架

    在昨天的搜狐企業家論壇年會上,各路專家對房地產的走勢展開激烈辯論。這個說北京房價肯定降40%,那個立刻予以反駁;這個稱明年下半年房價將到谷底,那個卻說現在買房正合適。多方唇槍舌劍,爭論得面紅耳赤。

    爭論1:房價究竟會降多少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曹建海認為,房價要降40%。中國住房的建設能力、開發能力是超過需求的。在2006年,北京市每年新進的人口和開發能力相比,開發的超過新進人員中真正要購房的人。至于供不應求,這是投機需求造成的。支撐房價的只能是那些投機客。

    住總集團董事長張貴林不同意曹建海的觀點,“漲多了肯定要往下降一點,但降到40%的時候在座的各位不同意。因為銀行的貸款還不上了,出現了壞賬了。房子不值錢了。”

    爭論2:何時買房最合適

    張貴林認為,從北京市來看,如果想在城里買房,現在是個機會,因為北京城里的土地越來越稀缺,長期來看,一定是漲的。

    融科智地執行總裁鄭志剛認為,房價還沒有到谷底。當下價格的變化其實是政策和市場的疊加,如果把這兩個曲線疊加來看,在國家不再出更嚴厲的行政手段來調控房地產的前提下,房價探底應該是在明年下半年。

  ■ 爭辯

    1 房價拐點究竟還有多遠?

    房價拐點已經來了

    胡景暉(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

    7月份,北京二手房成交均價是每平方米25099元。到了10月份,達到每平方米21800元,環比下降12%。所以,房價拐點已經來了。但具體到各個項目,不是全市范圍的普遍大幅下降,而是有緩有急。

    房價拐點說不靠譜

    林倩(鏈家地產副總裁)

    某個樓盤近期的成交量,取決于上一周期的新增房源量和客源量。如果房源增長快,房價下降得就快。你說通州房價跌了10%,那他還說西城房價漲了2%呢。那“拐點說”孰是孰非呢?

    2 房價拐點怎么判斷?

   我咋沒感覺到房價拐點

    許先生(購房人)

    專家常說,房價拐點來了,可我怎么一點兒都感覺不到呢?確實,我去看過的一些樓盤,最近都沒有漲價,有的甚至還便宜了幾萬元。可平均到每平方米,也就降了一千來塊。這就叫拐點了?那購房人可真傷不起,漲價是一個月三千,降價卻是半年一千。

    12月就能明顯感到拐點

    楊紅旭(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綜合研究部部長)

    判斷何時到了房價拐點,主要看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環比的數據。10月份的數據肯定環比下跌,房價拐點已然到來。至于普通購房人為何還沒感受到,是因為房價“拐”后還有一段發展的過程。再過兩個月,也就是今年12月底、明年1月初,大家對于拐點的感受就清晰了。

    3 房價還能再落?

    房價還沒到底

    胡景暉(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

    房價到沒到底,要看購房人買不買賬。從目前的實際成交看,“以價換量”還處于價跌量不動階段,所以,拐點還沒到底,至少到明年春節前,房價還將繼續延續下行態勢。一旦市場成交量出現連續兩個月的環比增長,就預示著底部來了。

    住宅市場恐將崩塌

    潘石屹(SOHO中國董事長)

    今年下半年以來,政府實施的限購政策顯示了效果,住宅市場成交量萎縮,具備買房資格的人越來越少。現在,房地產開發商在死扛,因為限購之下,即使降價也未必能換來成交,對自有資金鏈的緩解也可能無濟于事,住宅市場的崩塌就在眼前。

    4 現在買房合適嗎?

    現在買怕虧

    蔡小姐(購房人)

    首付高了,貸款難了,這些都得在房款上找補回來。

    我覺得,房價才剛剛略有下降,要是著急出手,很容易就會虧的,還是等等再說。

    “剛需”族該出手了

    林倩(鏈家地產副總裁)

    目前判斷,未來五到六個月,北京樓市依然不會太好,對于確實有購房需求的“剛需”族來說,可以考慮出手了。每個人都想“抄底”,可總是只有個別的少數人能偶爾碰上這個底。

    ■ 個案

    舊宮二手房價  降三成無起色

    由于購房者普遍看空后市,加之房源多存在“硬傷”,大興舊宮部分二手房價格大降三成,成交仍未見起色。

    據我愛我家門店統計,今年七八月份,舊宮二手房均價還在每平方米17000元上下浮動,到近期,已跌至15000元。一些急售或是頂層房源業主甚至報出了12000元的低價,跌幅在30%左右。

    二手房價格一再下降,但舊宮區域的成交量并未出現明顯變化。購房者普遍看跌后市是主要原因。一位門店經紀表示,有的購房者認為,舊宮區域還能再跌10%。

    此外,舊宮區域出現價格大幅下調的房源多處于頂層,還有些前期用于出租的房屋,維護狀況較差,即使降價也難以售出。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