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監測 > 正文

廣州已監測PM2.5從未公布 超標14倍影響健康

2011-11-19  來源:中國環保網
[字體: ]

 連日灰霾天氣,前天PM2.5 觀測值為137 微克/ 立方米

  “早晨起來,江邊都是大霧,花城變霧城。遠看小蠻腰塔,根本看不見,真是‘霧里看花’啊。”家住廣州海印橋南的陳老伯告訴記者, 最近一段時間在濱江路鍛煉時, 自己鼻子一直不舒服。“鼻子癢癢的,老是要撓,這種灰霾天氣尤其是。”

  11月16 日,廣州居民經歷了早晨輕微的霧,等到太陽出來,下午的廣州又淹沒在一片灰霾之中。遠遠看廣州市區,灰黃的顏色籠罩著城市一座座高樓。

  PM2.5 觀測值連日飆升

  實際上,從11 月11 日開始,廣州空氣中可入肺顆粒物PM2.5 微粒含量一路飆升。11 日,環保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大氣站臺觀測數據顯示, 當日測得PM2.5 數值開始比前日高出一倍, 從18 微克/立方米猛增至57 微克/立方米,12 日繼續升高至96 微克/立方米。至11 月15 日凌晨,觀測值達近期最高, 廣州空氣中PM2.5 一度達到137 微克/立方米。

  137 微克/立方米是個什么概念?根據國家環保部11 月16 日公布擬采用標準,PM2.5 年和24 小時平均濃度限值分別定為35 微克/立方米和75微克/立方米, 與世衛組織過渡期第1階段目標值相同。

  按照世衛組織嚴格的空氣質量準則值,健康空氣中,PM2.5 顆粒物年均濃度應該低于10 微克/立方米, 超過這個值,人群中總死亡率、心肺疾病的死亡率和肺癌的死亡率會顯著增加。

  環保部華南所的監測值實際上一度超過世衛標準14 倍之多。PM2.5 濃度超過世衛標準14 倍,是否構成灰霾天氣? 羊城晚報記者為此咨詢了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一位專家,這位專家表示,目前對灰霾判定沒有特別準確標準,主要是看能見度,對濕度的界定不太清晰。就廣東而言,凡是能見度小于10 公里、相對濕度小于95%的就可記為灰霾。專家表示,PM2.5測值過高,肯定會影響人體健康。

  記者采訪的氣象局專家分析,珠三角地區三面環山、一面朝海,若吹偏南風、東風,空氣污染物容易在珠三角上空堆積,而吹偏北風,則有利污染物擴散。近日的風向不利于廣州大氣污染物的擴散。

  廣州已監測但未公布

  不過,雖然出現灰霾,環保部門的空氣質量監測還顯示是優良。對此,廣州市環保局副局長楊柳解釋說, 灰霾跟環境空氣質量評價是兩個表述,灰霾是一種天氣現象,F行的環境空氣質量的評價只包括三個參數:PM10,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這三個指標不夠, 因為評價灰霾的PM2.5 等污染物沒有納入空氣質量評價體系。

  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負責人則表示:“對PM2.5 的監測并不困難,與PM10 的監測儀器是一樣的,只要加一個切割頭,把直徑在2.5 微米以下的顆粒物過濾出來,再進入分析儀器。目前廣州10 個國控監測點都對PM2.5 進行了監測。”據悉,廣州暫時沒有公布PM2.5 監測數值的計劃, 盡管監測工作很早就已經展開。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張遠航則透露, 粵港珠三角空氣質量聯合監控網絡2006 年在6 個子站對PM2.5 的濃度進行了全年的監測,按照美國標準, 廣州萬頃沙站點超標天數為128 天,如果再加入臭氧,超標天數達到165 天。羊城晚報記者楊輝

  名詞解釋: PM2.5

  指直徑小于等于2 .5 微米的顆粒物, 是造成灰霾天氣的“元兇” 之一。其能負載大量有害物質穿過鼻腔中的鼻纖毛,直接進入肺部, 甚至滲進血液, 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環保部擬將PM2.5、臭氧8小時濃度納入常規空氣質量評價

  空氣質量監測將含PM2.5

  據中新社電環保部相關負責人16 日通報說,《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于16 日起開始向全社會第二次公開征求意見。二次征求意見稿的最大調整是將PM2.5、臭氧(8 小時濃度)納入常規空氣質量評價,并收緊了PM10、氮氧化物等標準限值。

  今年入秋以來,北京等城市接連出現灰霾天氣。而美國使館和北京市環保局關于監測數據誰更準確的辯論更是讓“PM2.5”這個專有名詞迅速“走紅”。

  上述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隨著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機動車保有量急劇增加,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區域灰霾現象頻繁發生,PM2.5 污染問題日益凸顯,F行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已不能完全適應空氣質量管理要求。

  該負責人透露,《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次征求意見稿主要有三方面改變:一是將現行標準中的三類區并入二類區; 二是完善污染物項目和監測規范,包括在基本監控項目中增設PM2.5年均、日均濃度限值和臭氧8 小時濃度限值,收緊PM10 和二氧化氮濃度限值等;三是提高數據統計有效性要求。

  據悉, 這是中國首次制定PM2.5的國家環境質量標準。上述負責人指出,把PM2.5 年和24 小時平均濃度限值分別定為每立方米0.035 毫克和每立方米0.075 毫克,與世界衛生組織過渡期第1 階段目標值相同。這既符合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階段, 也能更好地表現環境空氣質量狀況, 緩解公眾自我感觀與監測結果不一致的現象。

  該負責人稱, 中國目前已有成熟的PM2.5 監測技術,但在全國范圍內立即開展PM2.5 監測工作還有一定難度。未來,環保部將繼續加大投入, 確保2016 年新標準全面實施時,各地有能力開展PM2.5等新指標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工作。

  他強調, 不管是控制PM10 還是PM2.5,改善環境質量的關鍵是減排,只有排放少了,污染物濃度降低了,中國的空氣質量狀況才能真正得到改善。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