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監測 > 正文

央視曝光海南假冒保健品窩點 產品已銷粵等13省市

2012-02-06  來源:南方日報
[字體: ]

 ■關注央視每周質量報告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食品的市場近年來發展迅速,2010年,我國保健食品市場銷售額就接近1000億元。但是在保健食品市場快速發展的同時,保健食品行業存在的各種問題也越來越引人關注。

  昨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報道了前不久海南省警方查獲的假冒保健食品案件。報道稱,查獲的5個窩點所生產的假冒保健食品銷售到了全國13個省市。

  海南查獲8000萬元制假案

  前不久,海南省警方接到一個線索:在海口市有一個叫王某的人涉嫌制售假冒男性保健食品,其中包括黃金腎寶、蟲草藏鞭丸、鹿茸回春丸等40多個品種。線索顯示,王某制售的假冒男性保健食品不僅包裝精美,服用后效果也非常好,很受歡迎,產品至少在全國13個省市都有銷售。

  接到線索后,海南警方立即成立專案組進行調查,發現王某在位于海口市建設三橫路的金馬大廈三層租用過一個房間作為制造假冒食品的窩點。王某的生產窩點無證無照,所生產的就是各種假冒保健食品。

  物流公司的發貨記錄顯示,和王某往來的客戶,基本上都是做藥品或保健品批發的,涉及區域極為廣泛,有湖北、河北、廣東、浙江等13個省市。而王某造假的手段也非常隱蔽,為了規避風險,他把制造假冒產品的原料配制、生產丸劑、初加工、精加工、包裝等各個環節分開在不同窩點進行。

  造假窩點是分開的,這些窩點的具體位置也只有王某等少數幾個核心成員知道,窩點之間的貨物轉運更是由王某等核心成員親自完成,普通員工根本不清楚其他生產工序在哪完成。金馬大廈只是王某造假過程中的最后一個環節——成品包裝。在海口市,王某掌控的其他4個造假窩點也逐步進入警方視線。

  在確認了王某制售假冒產品,并查清所有的造假窩點具體方位后,海南省警方抽調150余名警力,兵分五路同時行動,一舉搗毀5個造假窩點,徹底摧毀了這個以王某、郭某和張某等人為首、涉及全國13個省市的特大制售假冒保健食品的犯罪團伙。當場抓獲犯罪嫌疑人20名,繳獲各種假冒保健食品丸劑、膠囊500多萬粒,以及商標、藥盒、防偽標識等包裝材料20余萬件,制假設備24臺。涉案金額高達8000余萬元。

 編造“衛食健字”批文假冒中藥

 非法添加化學成分可能致死

  據介紹,西地那非俗稱偉哥,他達那非也叫西力士,這兩種藥物主要用于治療男性性功能障礙,在我國屬于處方藥。藥監執法人員指出,未經許可在保健食品中添加西地那非和他達那非不僅違法,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危害也非常大。

  記者注意到,在這些產品的外包裝上,竟然都印有“高血壓、心臟病患者均可使用”字樣。藥監執法人員介紹,西地那非原本是為治療心血管疾病而研發的藥物,但臨床使用證明,西地那非對人的血壓和心臟均有一定的副作用。心血管疾病患者本身已經服用其他治療藥物,如果再服用西地那非,很可能因藥量過大而引發傷害,嚴重的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據警方介紹,假冒保健食品中違法添加西藥成分的現象比較普遍,近年來浙江、江蘇、陜西、安徽、河北等地都查處過類似案件。

  專家認為,保健食品造假屢禁不絕,首先與不法分子唯利是圖有極大的關系。據犯罪嫌疑人張某交代,他用淀粉加西地那非生產這種丸劑,每粒成本只要2毛錢左右,而對外批發價每粒5毛錢,利潤率高達250%,而該犯罪團伙每天最多可以生產丸劑2萬粒,這樣算下來造假獲利非常可觀。

  暴利驅使不法分子鋌而走險。而在造假過程中,造假人員為了逃避打擊,作案手段也越來越隱蔽。海南省這次查處的造假案件,作案人員不僅把各個生產環節分開在不同的地方進行,對于窩點的地點選擇也極為小心。

  記者在調查中還發現,這起特大制售假冒保健食品案中,所有的假貨都是通過物流公司辦理托運運往湖北、河北、廣東等13個省市,犯罪嫌疑人張某交代,他每次去物流公司,都是以食品的名義發貨,物流公司也從來不審查他發的是什么,甚至連任何有效證件都不需要出具。

  警方介紹,一些物流公司為了盈利而不對托運的物品進行核實,給假冒偽劣產品的流通提供了便利,也從一定程度上幫助造假人員規避了風險。因此專家指出,只有加強流通環節的打擊力度,在假冒保健食品和消費者之間建立一道防火墻,才能有效杜絕假冒保健食品泛濫。

  這些造假窩點所生產的假冒保健食品到底是用什么原料加工的,又是怎樣流入保健食品銷售市場的呢?

  據金肯路一個初包裝窩點記的工人交待,她和其他5位工人的工作就是把丸劑裝到盒子里,這樣小的丸劑,他們每人每天至少要裝30斤。已經包裝好的成品堆滿了房間。而在另外一個生產丸劑的窩點記者發現,這個只有十幾平米的小屋臟亂不堪,到處都是灰塵,地上也是黑乎乎一片,整個屋子里充滿了發霉的味道。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警方查獲的保健食品主要分兩類,一類宣稱是補腎產品,一類號稱具有壯陽功能。名稱五花八門,有的叫黃金腎寶,有的叫茸血鹿鞭丸,都與男性保健有關。這些產品包裝精美,外包裝上也都標有保健食品專用的“衛食健字”批準文號。

  據了解,國家《保健食品管理辦法》規定,保健食品必須經過相關部門審核,獲得批準文號才能生產上市。但是執法人員發現,這些標注的批準文號全都是假的。

  批準文號是假冒,產品的成分又如何呢?記者注意到,幾乎所有的產品外包裝上都標注主要成分是人參、鹿茸、冬蟲夏草、枸杞等名貴中藥,然而在加工窩點記者看到,這兒除了淀粉、糊精和色素外,找不到任何中藥材料。造假人員張某承認,他們生產的產品包括黃金腎寶、蟲草藏鞭寶、參茸補腎金丹、鹿茸回春丸等達40多種,但是這些不同名稱的所謂中藥制劑,實際上不含任何中藥成分,之所以打著中藥的招牌,圖的就是市場好賣。

  張某介紹,產品要暢銷,僅靠精美的包裝和“名貴中藥”等虛假宣傳還不夠。要想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吃了以后的“效果”才是制勝法寶。張某宣稱,他有一種神秘物質,只要添加一點到產品里去,就會讓所有的消費者吃了都覺得滿意。

  警方把查獲的假冒保健食品29個樣品送到海南省藥品檢驗所進行檢測,發現張某宣稱的神秘物質其實就是屬于按照處方藥管理的化學藥物西地那非和他達那非。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