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法警向幾名被告傳看涉案證據照片。
2月8日,北京通州區法院開庭審理了一起離奇的“調包案”:快遞員探包并假冒客戶簽字拒收,經理拆包調包,司機銷贓,全套流水作業后,手機、電腦等貴重物品在快遞環節變成磚頭。調包、丟件、損壞、難理賠……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快遞業已成為涉及千家萬戶的基礎性服務行業。然而,由于管理缺乏“硬部門”、監管缺乏“硬指標”、處罰缺乏“硬杠桿”,快遞業目前亂象叢生,亟待整頓。
2月8日,北京東城區一快遞公司的工作人員在分揀快遞物品。
2月8日,北京通州區法院開庭審理了一起離奇的“調包案”:快遞員探包并假冒客戶簽字拒收,經理拆包調包,司機銷贓,全套流水作業后,手機、電腦等貴重物品在快遞環節變成磚頭。調包、丟件、損壞、難理賠……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快遞業已成為涉及千家萬戶的基礎性服務行業。然而,由于管理缺乏“硬部門”、監管缺乏“硬指標”、處罰缺乏“硬杠桿”,快遞業目前亂象叢生,亟待整頓。
2月8日,原北京宅急送快運公司通州營業廳東關營業點經理孫利民(右一)在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接受審理,孫利民伙同其手下快遞員宗曉東和馬建利等人,多次將他人郵寄包裹中的手機、保健品、高檔運動鞋、首飾等貴重物品用磚頭或劣質物品等調包據為己有。
2月8日,北京通州區法院開庭審理了一起離奇的“調包案”:快遞員探包并假冒客戶簽字拒收,經理拆包調包,司機銷贓,全套流水作業后,手機、電腦等貴重物品在快遞環節變成磚頭。調包、丟件、損壞、難理賠……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快遞業已成為涉及千家萬戶的基礎性服務行業。然而,由于管理缺乏“硬部門”、監管缺乏“硬指標”、處罰缺乏“硬杠桿”,快遞業目前亂象叢生,亟待整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