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然欺騙
企業的行為完全違背了其環境友好或可持續發展的宣稱,或主觀故意賦予產品虛假的“環境友好”“低碳綠色”類標簽,睜眼說瞎話。
2故意隱瞞
一方面做出環境友好或可持續發展的宣稱,另一方面卻拒絕公開或故意隱瞞違反這一宣稱的行徑。
3雙重標準
在本地或者本國宣稱是環境友好或可持續發展的,卻在其他地區或者國家做出不符合該宣稱的行徑。
4空頭支票
做出違背綠色和可持續理念的行徑,造成環境危害后果,僅用口頭道歉而非采取實際行動來為企業樹立“環境友好”的形象。
5前緊后松
企業做出環境友好或可持續發展的宣稱,但對其供應鏈缺乏有效管理,不能貫徹如一,造成違反這一聲稱的行徑。
6政策干擾
憑借業內的壟斷地位和強大的游說能力,干擾或者阻礙某關于環境保護或可持續發展法律法規的制定或產品的推出。
7本末倒置
在不相關或次要的產品或業務方面樹立環境友好形象,但企業的主要業務或產品卻違背了環境保護或可持續發展的宣稱。
8聲東擊西
片面強調某一方面環保綠色,卻在其他方面違背環境保護或可持續發展的承諾。
9模糊視線
利用公眾陌生或模糊的概念和字眼誤導消費者相信產品的環境效益或公司的環保實踐。
10適得其反
企業的某項旨在保護環境或者可持續發展的實踐卻造成了相反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