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監測 > 正文

全球正經歷3億年來最快海洋酸化進程

2012-03-08  來源:中國環保網
[字體: ]

 近日在《科學》雜志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全球海洋正在迅速酸化,且速率是過去3億年來最快的,甚至快于5600萬年前溫室氣體急劇增加的時期。

  迅速被酸化的海水將腐蝕能給許多動物和植物提供棲息地的珊瑚礁,讓貝類和牡蠣難以長出保護性的外殼,還可能損害包括鮭魚在內的食用魚類的生長。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局長簡?盧布琴科(Jane Lubchenco)在近期美國國會的一次有關海洋酸化的聽證會上說,目前這種現象需要引起人們的強烈關注。

  海水的酸化與其吸收二氧化碳有關,當越來越多的碳元素被釋放到大氣中時,海洋的酸性化也隨之越來越嚴重。《科學》雜志的這篇研究報告指出,早在工業時代之前,全球溫度因大氣中的碳元素含量自然周期性升高,周期性變暖的現象就存在了。

  研究者們對5600萬年前一次長達5000年的溫暖時期進行了研究。他們認為,那一時期氣溫偏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大規模的火山活動導致碳元素大規模泄漏到大氣中,那也是過去3億年來與目前的狀況最為相似的一段時間。當時大氣中的碳元素含量翻了一倍,平均氣溫升高了6攝氏度。同時,在這5000年的時間里,海洋的酸性PH值上升了0.4個單位。

  這些數據十分驚人,可是本次調查報告的作者、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拉蒙—多爾蒂地球觀測所的巴爾貝爾?霍恩斯基(Baerbel Hoenisch)認為,與大約150年前開始的工業革命時期排放到地球大氣中的碳元素含量相比,當時造成全球變暖和海洋酸化的碳元素含量就是小兒科了。

  霍恩斯基說,這一時期被稱為古新世到始新世極熱時期,約在恐龍滅絕900萬年后。在那段時間里,海洋的酸性PH值平均每個世紀約上升0.008個單位。當時酸化的海水導致不少珊瑚種類滅絕,生活在海底的許多種單細胞有機體從此消失,這也使得居于食物鏈更高層的其它植物和動物漸漸走向滅亡。

  這項研究還顯示,20世紀以來,海洋的酸性PH值增加了0.1個單位。據預測,到2100年,這一數值還將增加到0.2或0.3個單位。而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委員會發布的預測,本世紀全球氣溫可能會上升1.8到4攝氏度。

  霍恩斯基說:“在5600萬年前的極熱時期所發生的溫度變化與今天相比小得多,但當時仍然因為溫度上升而出現了生態系統的改變,這讓我很擔心我們的未來會發生些什么。”

  有些質疑氣候變化的人常將過去由自然事件引起的溫暖時期作為證據,指認現在的變暖趨勢也不是由人類活動所引起。盡管霍恩斯基也注意到大規模的火山活動等自然因素很有可能是造成古新世/始新世極熱時期的首因,但是她認為當時氣候變暖和海水酸化的速率與現在相比仍相當溫和,因為那一時期長達5000年,而現在才不過一個世紀。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海洋學家理查德?菲力(Richard Feely)并未參與這項研究,但他認為了解過去有助于更好地預測未來:“這些研究能讓你從時間上把控過去海洋的酸化,因為酸化是一個緩慢長期的過程。我們在未來幾十年中做出的決定可能在長遠上來說會造成深刻的影響。”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