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團旅游人生地不熟,游客食宿行,全得靠導游安排。一個導游的好與不好直接決定旅途是否愉快。雖說現在安排游客進“黑店”的導游已經少多了,但要是攤上一個不負責任三不管導游您還真沒地兒說理去。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不少導游缺乏起碼的責任心。在爆料中,一些導游用假景點欺騙游客,對受傷游客缺乏起碼的關心,而一紙當面簽署的滿意調查更是讓游客敢怒不敢言。
事件:
游客被打傷,導游“沒帶錢”
北京游客“兔小朋”(網名)去年“十一”跟隨某知名上市旅行社的團到摩洛哥去旅游。一天晚飯后,“兔小朋”(女)和兩名男團友在酒店周圍散步,被當地匪徒搶走了現金、手機、相機、項鏈等財物。兔小朋”更是被打得左臉腫起,全身淤傷。
同行的隊友給在酒店睡覺的領隊打電話,但領隊得知此事后卻沒來警局,也沒有聯系地陪。最后是當地警察將他們送回酒店,領隊給出不去的解釋居然是:以為在跟她開玩笑呢。更令人氣憤的是,“兔小朋”說當時提出要去醫院,領隊一句“沒帶錢”,不肯墊付醫藥費。當時“兔小朋”提出了賠償要求,但領隊并沒有接受。
調查:
“兔小朋”的事件并非個案,記者調查市旅委投訴案件中發現,這種由于導游沒有責任心而對游客疏忽造成的投訴并不少見。不少游客反映一些導游缺乏對游客起碼的關心,更別說責任心了。
點評: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旅游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九條中規定,旅游者在自行安排活動期間遭受人身損害、財產損失,旅游經營者未盡到必要的提示義務、救助義務,旅游者請求旅游經營者承擔相應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事件:
假景當真景導游蒙騙游客
“我們一輩子可能就到一次俄羅斯,花了這么多錢,奔波了這么多地方,結果看了一個假景。”今年64歲的鞏先生給《北京晚報》寫了一封長信,講述了自己在俄羅斯報團旅游的遭遇。
鞏先生去年參加了一個報價不低的“俄羅斯品質團”,但卻遭遇當地導游甩景點、帶錯酒店等一系列問題。更氣人的是導游沒有按照旅游合同帶游客去真正的“斯莫爾尼宮”,而是偷梁換柱地去了一個修道院,說這就是十月革命圣地“斯莫爾尼宮”。
“這明明就是指鹿為馬啊。”鞏先生從電影和書籍中了解“斯莫爾尼宮”的真正樣子,看到假景后十分氣憤。但旅游團中很多游客并不知道,還忙著給“斯莫爾尼宮”拍照片。
調查:
記者了解到,俄羅斯游的“斯莫爾尼宮”景點,由于真景點門前不好停車,許多地陪就直接帶游客去了假景點參觀,這在旅游投訴中是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另外,在北京旅游中,許多黑導游也將水關長城當成八達嶺長城、將明皇宮蠟像館當成十三陵蒙騙游客,不少市民也曾經上當。
點評:
新版的《旅行社管理條例》中規定,旅行社不得為招徠旅游者,向旅游者提供虛假的旅游服務信息。如有上述行為,將由工商、旅游行政管理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處罰。
事件:
導游當面索要滿意單
網友“zhenma”去境外旅游是3個不同的當地導游帶著游覽,其中“zhenma”最不滿意的一個女中文導游,一路上也不給游客介紹,就讓游客自己逛。旅程中,另外兩個中文導游都非常認真,也從未讓他們填寫任何導游意見調查表,只有這個導游,讓大家當著她的面填寫意見,中國人都好面子,所以在填寫的時候也不好意思寫這個女導游服務多不好,只好寫了“滿意”。
調查:
網友zhenma的遭遇相信很多游客都遇到過。這雖然不是大問題,卻是一個導游道德問題。由于很多填寫是在旅途中,游客一則礙于面子問題,此外也擔心填了不滿意后,導游索性更加不負責任了。
點評:
對于這種行為并沒有相關法規處理。不過,既然導游服務不好在先,讓游客當面填寫又拿準了游客“不好意思”的心理,本身就是一種不負責和欺騙。對于這種導游,游客也不用“客氣”,可以拒絕當面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