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消費者都會在購買手機、平板電腦后,給屏幕“貼膜”。近日有西安的媒體曝出,當地10多塊錢的普通貼膜,實際成本僅需6毛錢,300多元的所謂高級貼膜成本也不過10多塊錢。北京市場上的貼膜是否也存在這樣的暴利?請聽新聞廣播記者田甜的報道:
在中關村的各大電子市場,為手機等電子產品貼膜的店鋪隨處可見,不同的貼膜價格有很大差別。記者首先來到一家專賣蘋果產品的店鋪。
【同期】(您這有iphone4的貼膜么?)有,198.(哪里產的?)廣州的。
而在這家電子商場的二層,記者見到了更多標明'專業貼膜'的小柜臺。
【同期】普通的10塊錢。(好一點的呢)這種80,這種是香港產的,質量跟原裝的幾乎沒有差別。(有什么差別啊)好的膜防劃度更好。差的邊緣可能會有一些氣泡。
店主拿出的高檔貼膜,有精美的紙殼包裝,上面所有的說明都是英文和日文,還配有專業的擦拭布,看上去和蘋果店內銷售的并沒有太大差別。隨后記者以要批發貼膜為由與店主攀談,店主給出的批發價不禁讓人瞠目。
【同期】你要拿的多的話,這種30塊錢,絕對能賣到高價,專賣店就是298。(那種便宜的10塊錢的呢?)拿得多的話,不到1塊錢把。而且你要擔心的話,我還可以幫你申請這家公司的代理權。
貼膜市場不僅價格差別巨大,而且品牌和功能也十分混雜。記者走訪了七八家貼膜店,每一家的貼膜品牌都不相同。而如果在淘寶上搜索貼膜,搜出來的品牌更是有幾百種之多,炫彩膜、防指紋膜、防偷窺膜應有盡有。但是這些貼膜究竟有多大差別呢?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些消費者。
【同期】(貴的和便宜的有什么差別么?)我感覺沒什么差別。
【同期】20塊錢在鼎好貼的,不就是個膜么。
【同期】可能專賣店里面價格貴的更有保障一些吧。
事實上像貼膜這種產品,普通的消費者無法通過肉眼或者經驗來判斷其價值,只能完全聽從商家的說辭。而這種類型的商品也不止有貼膜一種。對此,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委員趙占領表示,這需要行業標準的健全和更嚴格的監管。
【同期】首先是缺乏行業標準,不同貼膜號稱有各種不同的功能,但是究竟有沒有標準。二是如果達不到他所宣傳的功能,就涉及虛假宣傳,那么是工商部門應該加強管理。三是如此大的價差,如此暴利,物價部門也應該引起重視。
同時,趙律師也提醒,在購買此類無法辨識價值的商品時,消費者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課。
【同期】大家可以貨比三家再選擇,提前做好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