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京城最高氣溫突破30攝氏度。午后,路人紛紛撐起遮陽傘或索性頂起外衣抵御灼熱的陽光。
盤踞京城多日的陰霾昨天終于散去,艷陽重臨京城的見面禮就是30.3℃的高溫。預計本周高溫都將突破30℃,但真正的夏天還未到來。氣象專家表示,近幾年來,春天的時長相對穩定,并沒有“越來越短”的趨勢。
高溫連破30℃不代表已入夏
昨天5時,京城低溫14℃,9時超過20℃,此后一路高升,到15時6分首次突破30℃大關。其中,建國門古觀象臺33.2℃,海淀鳳凰嶺33℃,昌平十三陵高達34.7℃。早在4月14日,本市高溫也曾升到29.8℃。從觀測實況看,昨晨冷空氣抵京后,霧霾很快消失無蹤。而垂直能見度明顯轉好,使得陽光直達地面,升溫后勁十足。許多市民紛紛換上短袖、裙裝走出家門,恍若夏日已經到來。
市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陳大剛表示,僅用越過30℃來衡量是否入夏,并不科學。氣象學上把連續5天日平均氣溫穩定超過22℃視為正式入夏。昨天的日平均氣溫為22℃,根據最新氣象資料分析,接下來的4天日均氣溫都有望超過22℃。“即便5天的日平均氣溫都達到這個標準,也不能確定入夏,因為還需要觀察它的穩定性。”陳大剛表示,在春夏之交,一有強冷空氣到訪,氣溫就會低迷。
此外,從常年情況看,北京在4月底到5月初氣溫超過30℃的情形很多。比如,去年就出現過30.3℃,前幾年出現過33℃。
春天時長波動但未縮短
“春天越來越短了,都快沒春了。”天氣一熱,就聽到許多人如此感慨。記者查詢歷史氣候資料發現,雖然在北京的四季中,春季相對較短,但從近幾年的情況看,并沒有縮短的趨勢。
氣候資料顯示,2008年至2011年,入春時間在3月29日至4月18日之間,入夏時間在5月23日至6月8日之間。其中2008年是6月8日才入夏,是近年來春天最長的一年,達69天;2009年春天持續了51天;2010年由于冬雪強勢來襲,導致4月18日才入春,春天僅41天;2011年恢復正常,又回到56天。陳大剛稱,這組數據表明,近幾年北京的春天沒有縮短,都在50天左右的正常波動范圍內。
“今年4月3日入春,與常年入春時間吻合,預計將持續到本月下旬。”陳大剛說。
近十年年平均氣溫悄“升”
盡管春天沒有縮短,但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北京的氣溫的確發生了一些變化。從近十年情況看,年平均氣溫比常年略高,幅度在0.2℃至0.5℃之間。
“零點幾攝氏度反映在數字上,意義很小。但對于氣候學來說是個重要特征,需要納入監測和研究。”陳大剛表示。當然,近十年氣溫增高,并不代表北京在變暖。氣候學研究的時間尺度幾十年至幾百年不等,“十年”只能作為一個“片段”,為長期氣候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未來幾天本市氣溫處于高位,但早晚溫差可能在15℃左右。氣象專家提醒市民穿衣悠著點兒,別把早晚也當夏天過。
近年北京
入春和入夏時間
年份 入春時間 入夏時間
2008年 3月31日 6月8日
2009年 4月2日 5月23日
2010年 4月18日 5月29日
2011年 3月29日 5月24日
2012年 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