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監測 > 正文

記者探訪發現:未成年人保護承諾執行不力

2012-06-05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未成年人的成長環境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禁售香煙、禁入網吧、綠色上網……為保護未成年人,有關部門曾做出多項保護青少年的承諾,但承諾履行幾何?是否真的為孩子們撐起保護傘?記者多路探訪發現,情況并不樂觀。

    香煙攤不避小煙民

    依據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規定,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香煙,但部分香煙攤并不避小煙民。

    上周五,在三里屯酒吧街附近的一個煙攤,木制箱子中擺滿各式香煙。晚6時許,幾名背著書包、穿著中學校服的男孩子經過,其中一個男孩停下來買了一包煙,賣煙的商販并沒有因為他們是學生而拒絕售煙。

    在科大附中外,幾名放學回家的男生走進煙酒商店,研究著到底買哪種香煙,“個子都高高的,不穿校服的話,誰看得出來是未成年人?”煙酒店老板說,“總不能盤查年輕顧客的身份證吧。”知春里中學對面一家煙酒店的店主則告訴記者,很多中學生脫掉校服穿著T恤來買煙,有些中學生被認出,還謊稱是給家長買煙。

    本市《卷煙零售點合理布局標準》規定,禁止在中小學校、幼兒園、中小學生或兒童集中活動的場所內部及門口100米內設立卷煙零售點,但執行情況同樣不理想。

    北京二中位于內務部街,胡同中有三四家銷售香煙的超市或小賣店,其中一家距離學校南圍墻僅隔一條馬路,銷售點的對面就是二中的操場。每家店都把香煙擺放在醒目位置。

    最新調查顯示,本市中學生嘗試吸煙率為25.7%。很多煙攤不拒絕18歲以下的學生是造成學生吸煙率高的原因之一。此前,市衛生局曾調查了百所大中小學,平均每所學校周邊有兩個香煙銷售點,最多的學校被5個售煙點包圍。在調查的1391處售煙點中,沒有出示“不向未成年人售煙”標識的占99.3%,六成以上的吸煙青少年表示自己是從商店購煙的。

    網吧仍有中學生

    5月30日17時40分,正是剛放學不久,記者來到文慧園附近一家名為博通新益的網吧,雖然門口貼著“未成年人禁止入內”的標識,但網吧中仍有中學生在打游戲。

    網吧中大部分顧客都是成年人模樣,但仍混雜著一些學生。記者在大廳最里邊的一處包間看到,兩個穿著一樣的白色短袖和淺紫色帶白條褲子的年輕小伙子正在玩網游,兩人高中生模樣,身上的服裝一看就是校服。

    據了解,目前本市正規網吧,需要登記身份證才能上網。但很多網吧可以辦會員卡,有會員卡的顧客就可以不查驗身份證,這就使一些本不該進入網吧的未成年人鉆了空子。采訪中,記者發現,學生逃課去網吧打游戲的情況屢屢出現,家長、老師磨破嘴皮子效果卻不大。

    未成年人上網同樣令家長和老師頭疼,雖然網絡令孩子們的眼界大開,但不良網絡游戲、黃色網站、網絡謠言……也毒害著孩子的心靈。

    電影血腥鏡頭無提示

    “我絕不會再帶孩子看電影了,即使是很正面、很感人的影片。”提起電影,在某高校任教的孫老師仍心有余悸。2010年,電影《唐山大地震》上映,孫老師想讓孩子感受地震災難和人間真情,便帶著10歲的孩子到影院觀影。

    “電影開演后,孩子先是驚訝,進而恐慌,隨后被嚇得哇哇大哭。”孫老師說,“也許是孩子太小,但電影并沒有提示未成年人不宜觀看呀。”

    家住東城的出租車司機老劉也曾有類似經歷,他帶15歲的女兒看《風聲》。“開始我聽說電影講的是‘抗日’,題材不錯,但沒想到里面的一些血腥鏡頭嚇著孩子了。”看完電影至今,孩子對白大褂、醫療器械等都很敏感,甚至感到恐懼。

    記者調查發現,在國內上映的包含有暴力、性等鏡頭或情節的電影,很少事先進行“是否適合未成年人觀看”的提示,這使得不少孩子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進入影院,結果血腥的鏡頭使孩子恐懼,甚至留下心靈創傷。

    記者了解到,在美國等國家實行電影分級制度,由家長委員會根據電影的主題、語言、暴力程度、裸體程度、性愛場面和毒品使用場面等,對電影進行評價,判斷哪些電影適合特定年齡階段的孩子們觀看。雖不強制,但絕大多數公映電影都進行分級。而國內,電影分級至今仍然難產,個別影院自行推廣的分級制度影響也有限。

    家長呼吁,盡快出臺保護孩子的電影管理制度,別讓電影再嚇著孩子了。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