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監測 > 正文

一鍬驚醒500年前長城古磚窯

2012-07-05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6月13日報道“懷柔農家修房一鍬刨出長城古磚窯”。昨天(7月2日),專家實地勘察證實——一鍬驚醒500年前長城古磚窯

田仙峪村中用長城殘磚壘砌的壩階子。

杜桂紅家壘砌在夾壁墻里的長城殘磚。 

    黃土山坳里磚窯坑口星羅棋布,青煙四起,低沉的勞動號子由遠及近,汗流浹背的燒窯工排成一列列,他們深低著頭,背著、拉著一摞摞大青磚,爬上山坡。抬頭,不遠處綿延橫亙的,正是修建中的萬里長城……

    采訪路上,懷柔文物所所長李建華繪聲繪色地講起當地長城磚窯的歷史掌故。還未趕到目的地,已然讓記者腦海里浮想聯翩。本報6月13日曾報道“懷柔農家修房一鍬刨出長城古磚窯”。昨天(7月2日),該區文物部門組織專家實地進一步勘察、考證,一來給磚窯算算“歲數”,二來為下一步的保護謀劃可行方案。

    一鍬驚醒古磚窯

    時針回撥至20多天前。懷柔渤海鎮田仙峪村農民杜桂紅一家,本想趕在雨季來臨之前修葺房屋,誰知道一鍬下去,轟隆一聲,一座塵封的古磚窯重見天日。

    跟隨文物專家李建華一行,記者再次來到杜桂紅家。事發地點就在她家的后院。大伙兒溜墻根兒、鉆小道兒、爬緩坡,頭頂烈日炎炎,但行至陰暗處,腳下依然能感受到幾天前雨水帶來的泥濘。

    “俺家正房蓋了有20多年了,翻修過好幾回,但后墻根兒老是潮乎乎的,住著瘆得慌。”杜桂紅邊帶路邊說,今年一家人商量好了,想把房后面的黃土坡削平,然后深挖地基重新加固,徹底解決隱患。誰承想,一鍬下去,地下出了個大洞。“難不成是村里老人常說的磚窯口?我們當時就停工不敢再動了。”杜桂紅說著手一指,“瞧,就是那兒。”

    杜桂紅手指處,是個黃土坡,距離她家后山墻大概10米。走到近處一看,坡面上赫然露著兩個不規則的大洞,之間相隔有四五米遠。“這兩個洞,一個是進料孔、一個是出磚孔。”李建華說著俯身趴在洞口開始觀察。

    記者照葫蘆畫瓢也往洞里觀瞧,只見黑魆魆一片,偶有斑駁的痕跡,但瞧不清晰。與此同時,一股潮濕略帶霉味的氣息,不斷從洞口涌出。試著朝洞口內喊一嗓子,隱約能聽見回聲。

    “這肯定是長城磚窯無疑。長城燒磚很講究,類似流水線生產,從哪個洞送進原料、從哪個洞運出成品磚都有嚴格規定。日后如果大規模發掘,這些都會真相大白。”李建華說著爬上坡頂,繼續勘察。

    就在磚窯上方10余米遠的地方,又發現了一個空洞。“這里應該是磚窯的補水孔。”李建華解釋說,磚在燒制過程中,窯工會多次從窯頂向燒得紅彤彤的窯內注水。高溫下的黃土磚,被涼水澆透后就會變色成為現在常見的青磚。

    古窯至少500“歲”了

    窯內情況尚不清晰,為了保護文物,李建華認為目前不能貿然發掘。這樣一來,給古窯算歲數就得靠窯外散落的殘磚了。

    “挖地基時確實刨出來七八十塊殘磚,我拍撂在外頭風吹日曬的弄壞了,就把它們砌在院子的夾壁墻里了。”杜桂紅說著把李建華領進院子。

    一人來高的夾壁墻,將近1米寬,還帶著泥土的殘磚靜靜地壘砌在那里。“那邊還有兩塊稍微完整點的,我怕被偷,就壓在缸底下了。”杜桂紅說。

    經過反復對比、測量,這些磚厚約10厘米、長60厘米左右、寬足有40厘米,每塊重量大概有三四十斤。

    “形質上跟現存的明長城磚一樣。材質上也可以確定,就是取當地的黃土燒制的。”經過一番考量,李建華斷定這個磚窯最少也有500“歲”了。

    通過李建華的描述,一個畫面浮現在記者眼前:明朝年間,杜桂紅家后院底下的這個磚窯出產的青磚,源源不斷地運到山上用于修造長城。由于用量大,窯工日以繼夜地燒磚,結果長城修好,磚卻沒有用完。這些國家軍用物資,不能隨便流向民間,于是監工下令毀窯埋磚。就這樣,一段歷史被封存在地下。

    古磚也有“質量追溯”

    別看是在500多年前,當時人們對磚的質量要求可一點都不馬虎。李建華笑稱,那時候的磚上面就已經有了質量追溯碼。

    質量追溯碼,其實指的就是磚身上刻印的生產單位名稱。李建華介紹說,早年懷柔區文物部門普查文物時,發現了不少刻有年代和駐軍營別的城磚。如“萬歷五年石塘營造”,“萬歷五年寧夏營造”,“河間營造”,“沈陽營右部二劈面春防營造”等等。如果哪個單位生產的磚出了問題,順藤摸瓜就能找到責任人,可見當時管理之嚴格。

    杜桂紅家出土的殘磚也有這樣的“追溯碼”,可惜年深日久,磚體上的字跡已然斑駁難辨。“隨著以后發掘的深入,找到磚體完整、字跡清晰的樣本并非不可能,到那時這個謎底就揭開了。”李建華說。

    磚窯原址保護暫不發掘

    田仙峪村的長城磚窯很可能不止杜桂紅家這一處。該村76歲的老村支書邵亮講述說,在田仙峪村的山野丘陵地帶,應該有幾十個大小不等的明代長城磚窯。他小的時候曾在村里的山野坡腳看見不少輪廓可辨的明代長城磚窯,還和伙伴們鉆進去玩過。

    通過當天的走訪,李建華確實也在村里發現了一些用長城磚壘砌的矮墻、壩階子。他說,田仙峪村很可能暗藏著一個長城古磚窯群。杜桂紅家這一處,也許只是冰山一角。

    “目前,我們還不具備大規模發掘這些磚窯的條件,如果盲目動手,反而會對文物造成毀壞。”李建華說,目前懷柔文物部門要對磚窯進行原址保護。盡可能防止其過度風化、受損。今后,還會在窯址上安放標識牌,有條件的地方還會安置圍欄,以待日后條件成熟發掘研究。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