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副主任孫怡璞在做客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城市服務管理廣播《城市零距離》時透露,本市城六區現已裝了16處“鷹眼”光亮監測儀,可實時監測自然光照度,及時開啟路燈。本市近期還將再添13處“鷹眼”,預計今年內“鷹眼”總數會達29處。
“鷹眼”24小時監測自然光
早在北京奧運會前,本市所有路燈就已實現智能化控制,但有一個問題卻常常困擾著城市管理者。由于北京區域較大,“東邊日出西邊雨”的情況時有發生。“我們可以智能地控制路燈的開關,卻并不知道某個區域的亮度和照度是什么情況。”孫怡璞說。
于是,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去年對智能化系統進行升級,新添了一種 “鷹眼”光亮監測儀。該設備能24小時實時監控一定范圍內的自然光照度,發現光線不足時會及時提醒信息中心提早開燈或延時關燈。
據悉,目前本市已設置了16處“鷹眼”采集終端。下一步還要增加“鷹眼”的數量,預計年內總數將達29處。目前大部分“鷹眼”已完成布放,只等與控制終端相匹配。
路燈從未發生被雷擊滅燈
“夏季對路燈養護影響最大的就是雷電、大風天氣。”孫怡璞說,比如刮大風,被風吹起來的異物壓到電線上,會造成線路故障。有時大風還會刮倒大樹,造成道路上桿線的損害。
那路燈怕不怕雷擊呢?記者了解到,路燈線路分為架空線路和地埋電感線路,其中架空線路上有落雷的風險,但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已在架空線路的變壓器端裝了防雷器。此外,鐵燈桿也有著嚴格、完備的接地系統,具有防雷措施。
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生產技術處副處長陳春光說:“在我們的路燈管理歷史記錄上,因為雷擊導致滅燈的情況,目前為止是零,從沒有發生過。”
遇到緊急突發情況,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121人編制的9個搶修隊將按照就近原則,第一時間抵達現場恢復搶修。
124基華燈水泥桿換鋼桿
為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今年還要對天安門廣場中心區的124基華燈進行升級改造。孫怡璞介紹,天安門廣場和長安街一共有253基華燈,都是1959年安裝的。其中天安門廣場地區是九球華燈,東西長安街的是十三球華燈。這次改造的124基華燈中,涉及九球華燈111基,十三球華燈13基。“改造時,華燈的外觀不變,只是把1959年沿用至今的水泥燈桿改造成鋼桿。”
目前,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的工人每天都要登上9米高空,給253基華燈的6000多盞燈球進行“沐浴”換裝,每天大約能完成4至5基華燈。預計該清洗工程將在今年9月15日左右完工。
新聞延伸
一場暴雨考驗京城“鷹眼”
“暴雨中的長安街,完全看不清前路。”
“天都這么黑了,路燈還不亮?!”
“我這一路整個是在摸黑兒開車。”
前天傍晚,京城突降暴雨,天色驟然變黑,不少司機都在抱怨路燈亮得太晚,開車看不清路。記者昨天從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獲悉,事實上,當晚市區的路燈已經提前開啟。南城最先被“鷹眼”發現光照度不夠,提前亮燈近50分鐘。
“極端天氣對本市路燈的影響比較大,暴雨當晚正常的亮燈時間應該是晚上8時05分,那晚,全市所有路燈都提前開啟。”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副主任孫怡璞透露,周二晚的雷陣雨天氣是從南到北開始的,因此南城的天是最先昏暗下來的。當時“鷹眼”傳回的數據顯示,南城光照度已達最低數值,因此南城最早亮燈,大約提前了50分鐘,最晚開的路燈也比正常時間提前了半個小時。
記者了解到,北京每天路燈的開關燈時間都不一樣。與天安門廣場的升旗時間類似,需按照經緯度確定大概時間段,也跟不同季節日出、日落的時間密切相關。
盡管周二晚本市已經提前開啟了路燈,可效果還是不盡如人意。“瞬間雹子和暴雨就都下來了,長安街上很多車都打著雙閃停在路邊。”7月10日暴雨當晚7時37分,網名為“大CC加小cc”的網友用手機在微博上發了一張長安街的照片,可以清楚看到當時天色非常暗,但街邊的華燈尚未開啟,導致雨中行車艱難。
“說實話,現有的16處‘鷹眼’的覆蓋面遠遠不夠。”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客服中心副主任尹喜超介紹,作為實時監測自然光的照度、及時提醒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開關燈時間的智能監測儀器,目前本市的16處“鷹眼”主要覆蓋在二環路中部、三環路對角、四環路中部、朝陽海淀兩大區范圍內。“今年,‘鷹眼’采集終端將增加到29處,并與遙控系統相結合,使‘鷹眼’的監測越來越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