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監測 > 正文

新華視點:考生志愿遭篡改的背后

2012-07-12  來源:新華網
[字體: ]

 一起違規事件折射出民辦高校招生亂局

    在高考招生即將錄取之際,四川眉山市萬勝高中10余名學生卻遭遇怪事:高考志愿竟被人篡改為自己并未報考的“四川三河職業學院”。此事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目前參與此事的3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公安機關刑拘,案件正在進一步偵查中。記者調查發現,考生志愿被篡改事件背后,反映出的是職業院校、民辦高校生源短缺的現實,更暴露出這類院校“非常規招生手段”頻出的招生亂象日益嚴重。

    高考志愿竟遭篡改何人所為?

    “6月29日,即在四川省規定的網上填報志愿截止日期的第二天,學校就了解到學生志愿被改動的事。”四川眉山市萬勝高中校長郭守崗說,他本人就接到了學生家長的電話,稱孩子填的志愿被修改成了“四川三河職業學院”。

    萬勝高中隨即對該校高三學生進行問詢,發現有13名考生遇到這種情況。這13名考生考分集中在190-280分,其志愿均被改為四川三河職業學院。其中,11名考生的第一志愿、1名考生的第二志愿被篡改,另1名考生的第一志愿被改為服從定向調劑。

    郭守崗告訴記者,該校是鎮里唯一高中,今年學校參加高考的學生共301人,上本科線的人數不多,大部分學生的考試分數只能考取專科一批、專科二批。

    “在我數十年的從教生涯中,考生被篡改志愿的事情,還是第一次遇到。”郭守崗說。

    學校向相關部門反映此事后,眉山市東坡區教育局立即成立調查小組,對學校班主任、微機教師、信息管理人員展開調查。四川省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表示,經該院技術人員鑒定,確實有人通過考生正常網報入口在網報系統關閉前的很短時間內,使用萬勝高中這13名考生的報名號、準考證號、身份證號、初始密碼進行登錄并修改了志愿。

    后經公安機關偵查確定,該案中萬勝高中教導處副主任徐某,涉嫌將該校十余名考生信息泄露給四川三河職業學院老師李某,后者將學生信息交給四川三河職業學院聘用的招生工作人員秦某,秦某通過網絡更改了考生志愿。

    目前,3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據有關部門初步調查,徐某涉嫌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李某涉嫌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秦某涉嫌侵犯通信自由罪。

    民辦高校招生的灰色利益鏈

    據了解,位于川南瀘州市的四川三河職業學院成立于2011年,是經四川省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的民辦高校,在高考招生批次中屬于“二專”。

    四川三河職業學院新聞發言人鄧老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涉案的李某是學院一名老師,秦某則屬臨時聘用的招生工作人員。

    “學校并沒有給老師下達招生任務。”對于“花錢買生源”的質疑,鄧老師回應說,按照今年招生計劃,該學院招生計劃為1300余名,招生壓力并不大,目前學校也未發現其他老師出現違規招生的情況,“我們學院根本不存在‘花錢買生源’的現象”。

    然而,據辦案民警東坡區萬勝派出所教導員周鵬介紹,犯罪嫌疑人李某通過電話與犯罪嫌疑人徐某口頭約定:徐某提供考生信息,李某根據錄取情況給予徐某金錢酬勞。“至于報酬的具體數額,犯罪嫌疑人尚未商定。”周鵬說。

    公安機關現已查明,今年5月,李某通過萬勝高中門衛室張貼的電話,與徐某建立聯系。高考成績發布后,徐某通過電子郵箱將萬勝高中2012年參加高考的全部301名考生個人信息泄露給了李某,導致其中十余名考生志愿被篡改。

    “篡改志愿是違法行為。”東坡區教育局副局長鄒義平表示,類似于四川三河職業學院這樣的民辦高校,在招生工作中應當多向考生展示學校專業、就業等方面的優勢,讓考生自己作出選擇,絕不能采取侵害考生利益的違規違法手段。

    眉山高考志愿被篡改事件,揭開了民辦職業學校高考招生亂像冰山一角。近幾年,全國高考考生數量持續減少。據統計,從報考人數達到歷史最高點的2008年至今,全國高考報名人數銳減了150萬。同時,許多本科院校降低錄取門檻,大幅擴招。“粥多僧少”之下,高職高專院校、特別是民辦院校招生受到很大沖擊。

    河南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辦高職院校老師告訴記者,每到高考招生季,該校都會給每位老師下達招生任務。如果招不來規定數量的學生,將扣發教師工資;對超出規定數量招收的學生,學校會給老師一定數額的金錢獎勵。

    “每年填報高考志愿前,學校都會派人到中學托關系找熟人,希望能給學校送幾名學生。當然,對推薦學生報考我們學校的中學教師,會按每生幾百元不等表示感謝。”這位老師說。

    招生亂象亟待肅清,吸引生源需“苦練內功”

    2011高考結束后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各省份都存在沒有完成錄取計劃的現象。以高考大省四川為例,專科分數線連年下降,2009年專科二批分數線為文科為300分、理科280分,2011年分數線下調至文科210分、理科200分。雖然專科錄取幾乎接近“零門檻”,但一些高職學校仍生源不滿,無法完成招生計劃。

    面對生源危機,高職院校為了吸引生源煞費苦心,不少學校甚至鋌而走險采取種種“非常規招生手段”:有的向老師下達招生任務,有的與中學教職員工勾結竊取考生信息,有的夸大宣傳、弄虛作假、違規招生,直至為搶生源篡改學生志愿……

    四川省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胡光偉說,目前國內職業院校大多屬于民辦,對這些院校來說,生源是一個學校的生存之本。而由于高職文憑含金量不高、辦學質量良莠不齊,導致社會認可度不高,不少學生寧愿復讀也不愿報考民辦學校。

    胡光偉認為,高職院校必須解決人才培養模式與市場脫節、專業設置滯后等問題,針對市場需求設置學科、專業,只有提高辦學質量、提升公信力,才能獲得學生、家長的青睞。

    “高校間地位的不平等,使民辦高職學校在夾縫中求生存,民辦高校違規招生是應對公辦普通高校招生特權的副產品。”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說,民辦職業院校已走過靠規模維持生存的時代,必須走質量發展之路。同時,還應進一步從制度上打通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流通渠道,暢通高職學生學歷上升渠道。

    專家表示,要整肅高職學校招生亂象、不再發生“買賣學生”事件的關鍵,還在于從源頭規范高校招生各個環節。一方面,招生體制應更加透明、公開,壓縮人為可操作空間。另一方面,盡快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對違規招生背后存在的腐敗細查深究,斬斷背后的利益鏈條,嚴懲違規者。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