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叫她來我這邊!”一名穿灰色衣服的中年男子沖著手機喊道。他身后,站著4名剛被他叫過來的賣假證婦女。灰衣男子讓她們躲進地鐵站旁邊的一處紅色鐵門后,徑自向北走去。這一幕發生在近日的北京地鐵4號線人民大學站A1出口外。
|
7月9日,本報以《孩子成賣假證婦女的護身符》為題報道北京中關村假證交易情況,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筆者連日觀察發現,中國人民大學東門外賣假證婦女的數量較過去減少了,一些婦女還玩起了“躲貓貓”。
7月10日14時30分左右,地鐵4號線人民大學站A1出口,只有3名賣假證的婦女;往北走到人民大學東門,沒有1人在賣假證;再往北,只看到3名孕婦在左顧右盼地向前走。一周前的同一時段,從地鐵站出口往北走,筆者最多的一次看到35名婦女在賣假證。
兩天后的12時和18時,地鐵出口至人民大學東門已無賣假證婦女出沒。7月15日12時,地鐵出口附近有3人在賣假證,東門以北則有10人。 多個賣證者、路人證實:這幾天管得更嚴了。
筆者觀察發現,7月10日14時40分,一名警察正帶著一名保安,別著對講機,沿人民大學東門的大街巡邏,此次巡邏至少持續了30多分鐘。
校門附近的城管崗亭,一輛“城管執法”的車至少停留了兩個小時。車門始終打開著,一名城管在車內值守。
“前幾天晚上7時左右,地鐵站附近的天橋上還有六七名巡警,這是我見過巡警最多的時候。”中國人民大學一名學生透露。
10日當天,扔在路邊的假證廣告也在被及時清理。16時許,4名環衛工人正拿著鏟子清理路邊、天橋及草叢里的假證廣告。這天,從地鐵人民大學站出口到人民大學東門約兩三百米的道路,廣告數不超過10張。以往,同一時刻幾乎每走幾步就能看到1張廣告。
一些賣假證婦女與警察玩起了“躲貓貓”。她們不敢坐在路邊,不敢聚在一起,也不敢叫賣,只是獨身一人走來走去。遇到長得像學生的人,環顧周圍后,才開口詢問是否要辦證。10日16時30分,5名婦女聚在人大東門附近叫賣,其中一人作若無其事狀,往草叢扔下第一張假證廣告。但才10分鐘,她們又換了一個地方。
過了20分鐘,兩名保安從派出所崗亭出來巡邏,6名賣假證婦女一起抱著小孩沿街往北走,保安在后面平靜地跟著。走了幾十米,6名婦女在文化大廈附近坐下,裝作休息。保安也在距她們不到1米的地方停下了。3分鐘后,保安撤回,婦女隨后也開始返回原位賣證。
一名黃姓路人告訴筆者,由于賣假證的婦女少了,環境確實清靜一些,她希望,假證治理不要只是一陣風。
筆者發現,中國青年報關于假證的報道也在微博等社交網站引起討論。有人認為,賣假證婦女觸碰了誠信和法律的底線。也有人呼吁,政府和民間組織應該對她們進行社會救濟,幫助她們找到合適的工作。
“我多次與她們交流,感覺這個群體充斥著各種矛盾:孩子與金錢;生計與良心;法律與道德;社會底層人士對北京、國家的態度;執法者對法律的責任和對特殊群體的關照;社會需求和由此催生的非法供給……”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一名大二學生表達了她的觀點。
北京隆安律師事務所主任陳旭認為,確實有孕婦、哺乳期婦女是由于用人單位不愿聘用等原因才賣假證的,然而,“在上游受到不公正待遇”不應成為“在下游賣假證”的借口,“你可以通過法律途徑主張權利,但不能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