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房山公路分局了解到,截止到27日,因強降雨導致損壞的道路、橋梁已經基本搶通。重點受災鄉鎮交通全面恢復,救災物資運送、村民出行均已無虞。
昨天,記者來到房山區大石窩鎮。南尚樂路白沙灘橋的搶通工程已接近尾聲。白沙灘橋橫跨拒馬河,是一座200米長的漫水橋。因洪水侵襲,整個橋面現已全部坍塌,對岸村民想過河得繞行好幾里路。
“我們從26號下午5點開始搶修,連續干了25個小時,還有2米,馬上就能搶通。”房山公路分局搶險隊員丁志強啞著嗓子告訴記者。而此前幾天,這座橋梁因為橋下水位過高,無法實施搶修。
房山公路分局處級調研員路培峰介紹,在7月21日至22日的強降雨中,房山區有14條縣級以上道路被阻斷,11座橋涵受損,3座泵站積水,731條、800公里長的鄉村公路不同程度受到損毀。截止到昨天,14條縣級以上道路有12條已經搶通,十霞路、六石路因為地處深山,搶修有較大難度,預計要在10天后才能搶通。不過,這兩條道路均有繞行路線,不會對出行造成嚴重影響。
鄉村公路,除了張坊鎮的千東路外,全部已經搶通。千東路上,有10臺機器正在加緊作業,預計今天也將實現通車。此外,全縣11座受損橋涵、3座積水泵站都以搶通,基本實現運行。
“所謂搶通,是指具備了通行條件,可以過車、過人,但不是完全修復。”路培峰介紹,搶通只是第一步,接下來要對搶通的道路、橋梁進行加固,之后要按照損毀程度對部分道路、橋梁進行重建。
目前,房山公路分局已經與規劃部門聯系,著手對部分道路、橋梁進行重新設計,提高建設標準。“以橋梁為例,從三渡到十渡,現有橋梁設計的抗洪能力有的是20年一遇,有的是30年一遇,有的是50年一遇。抗洪能力比較差的幾座橋就在這次大雨中被沖毀了。今后,在對新建橋梁的設計上,將因地制宜,增加橋的高度和跨度,以提高橋梁的行洪能力。”路培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