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監測 > 正文

北京醫改管辦分開實施一年 醫生日接診人次增一成

2012-07-31  來源: 北京日報
[字體: ]

  管辦分開是本市醫改的重要舉措之一。北京市醫院管理局于2011年7月28日掛牌成立,至今已經整整一年。記者昨天(29日)從市醫管局獲悉,通過更加精細化的管理,本市市屬21家大醫院服務效率明顯提升,其中每個醫生平均每天接診的患者人次增加了一成。

    平均住院日縮短0.6天

    市醫管局公布,從今年1到5月份的各項統計指標看,醫院服務效率有所提高,21家醫院“每醫師日均負擔門急診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1.7%;“實有病床周轉次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2.5%;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數”比去年縮短了0.6天。

    此外,患者的看病負擔也有所減輕,“門診病人次均醫藥費用”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9元;“住院病人例均醫藥費用”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67.3元;門診和住院的費用指標分別比全市三級醫院低6%和7%。“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在去年大幅度下降10%的基礎上又下降了3.7%。

    多家醫院推出日間病房

    在醫療服務模式上,市醫管局也在市屬三級醫院中大力推進一些先進的模式,使醫院服務更加惠民、方便。

    全市出臺了統一的門診指導意見,規范“先診療、后結算”、預約掛號取消取號環節等工作措施。通過設立“門診服務中心”進一步優化就診流程,各醫院門診服務中心自運行以來,日均服務量約2500人次至3000人次,受到患者的普遍好評。

    為了緩解住院難這一“頑疾”,市醫管局探索服務新模式,在積水潭醫院、友誼醫院、同仁醫院等推行“日間病房”,一些原本需要住院治療的小手術,現在通過患者在門診完成術前檢查、在門診手術解決,節省了患者的時間和費用,也讓很多需要排幾個月隊等住院的患者能夠及時手術。

    在宣武醫院等7家醫院進行試點推行的主診醫師負責制,也進一步提高了醫院的運行效率,促進建立科學規范的診療流程。

    小湯山醫院定位為康復醫院

    一些慢性病患者和手術后需要康復的患者因為沒有地方接收,經常需要在三級大醫院長期住院,導致壓床現象嚴重,有的患者直接出院回家后需要家屬請假照顧。這都是因為本市目前醫療環節中缺少康復護理院。

    市醫管局統籌安排市屬醫療資源,積極推動康復體系構建,如地壇醫院合并潮白河醫院工作已經啟動,小湯山醫院被定位為康復醫院,相關轉診模式探索工作已開始進行。此外,啟動以三級醫院為龍頭的區域醫療服務共同體試點工作,如朝陽醫療集團初現雛形,包含了朝陽區第二醫院等3家醫院和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