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31日)暴雨再降城區高溫 降至21℃
進入汛期以來,光臨京城的雨不是排山倒海,就是行蹤飄渺。前(30日)晚開始的一場雨,卻是與眾不同,四平八穩地下到今天,在城區達到暴雨量級。不算上這場雨的雨量,以及周五和周六有可能出現的雨情,根據氣象數據統計,入汛以來北京降水386毫米,比常年225毫米偏多63%,已是近14年來同期雨水最多的一年。
大興南各莊降雨91毫米
前天的降雨主要集中在19時至21時之間,碩大的雨點令經歷過“7·21”特大自然災害的人心里一驚。據觀測站統計,19時至20時這場雨的最大雨強已出現——海淀紫竹院1小時降水量為27.2毫米,達到短時暴雨標準。
一夜醒來,窗外仍回響著淅淅瀝瀝的雨聲,擊打出平穩的節奏。截至昨天6時,全市迎來中雨,城區降下大雨,雨強最大的海淀紫竹院已邁入暴雨門檻。這場入汛以來“耐性”最好的雨,穩穩覆蓋全市,大部分地區的降雨均持續了24小時。截至昨天20時,全市平均降雨量43毫米,為大雨級別;城區降雨量55毫米,邁入暴雨。其中,本市東南部降雨59毫米,西南部降雨48毫米;最大降雨出現在大興南各莊,達91毫米。
由于雨勢平穩,沒有造成明顯災情,但仍給房山的救災工作和市民出行帶來了不利影響。昨天12時后,北部地區的雨基本停止,城區降雨也有所減弱,市氣象局于16時解除四級應急響應。市氣象臺高級工程師郭建興分析,不同于7月21日那場強降水,這次降雨持續時間長,雨勢相對較弱。其主要原因是副熱帶高壓外圍的西南暖濕氣流較強,水汽條件好,形成降水的環流形勢也比較穩定。與21日冷暖空氣勢均力敵不同,此次冷空氣勢力較弱,因此雨勢也不強。
根據最新氣象資料分析,昨天后半夜還有降雨云帶抵京。北部地區將再度降雨,城區雨勢也會增大,預計在小到中雨量級。今天午后,降雨會逐漸停止,高溫回升到24℃。而昨天的高溫受到雨水打壓,僅僅爬到了21℃,這在夏季比較少見。氣象部門提醒,周五和周六本市還有雨情,建議市民關注臨近天氣預報,合理安排出行。另外,雨水會加重交通壓力,造成路面濕滑,需注意行車安全;災區居住帳篷的群眾要留意滲水情況,及時用土掩蓋或墊高。
入汛以來降水比常年多63%
記者昨天從中國氣象局獲悉,6月入汛以來,全國尤其是北方地區比常年同期雨水明顯偏多。全國平均降水量232.4毫米,比同期偏多11.2%,是1999年以來降水最多的一年。其中,華北、西北、東北地區分別比同期偏多42%、30%、18%。而北京平均降水量為386毫米,比常年同期的225毫米偏多63%,為近14年來同期雨水最多的一年。
國家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孫丞虎解釋,進入“七下八上”的主汛期后,全國降雨云帶自南向北推進,暴雨區也逐漸增多,“東亞夏季風偏強,導致北方降水增多。”而從中高緯度環流形勢來看,東北冷渦活躍,在其控制下,大氣對流不穩定,便于冷空氣南下,冷暖空氣易在北方地區交匯。
另外,今年區域性強降水和高溫天氣都在增多。以7月為例,全國共43個站點達到極端連續高溫事件標準;100個站點達到極端日降水量事件標準;85個站點達到極端連續降水量事件標準。其中不乏北京氣象觀測站點。孫丞虎表示,氣候變暖使得水汽愈加充沛,大氣環流持續性加強,為降雨提供了不少動力。隨著氣候變暖,今后不排除極端性天氣繼續出現的可能。
17省市橙色預警手機全覆蓋
對于市民關注的短信發布氣象預警的問題,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陳振林表示,除短信外,發布氣象預警的渠道還有電視臺、電臺、網絡、戶外大屏幕等。目前,全國有河北、上海等17個省市實現了橙色以上預警的手機用戶全網覆蓋;安徽、湖南等5個省市實現了紅色預警手機用戶全網覆蓋。記者了解到,其中不包括北京。“我們希望今年所有省都能建立發布預警的綠色通道。”陳振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