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監測 > 正文

湘江最大航電樞紐將通航 解決污水直排問題

2012-09-08  來源:中國環保網
[字體: ]

 經過3年的建設,湘江最大的航電綜合樞紐——長沙綜合樞紐工程即將蓄水通航。株洲與長沙緊密相鄰,又處于湘江長沙段的上游,為應對即將通航的湘江長沙綜合樞紐工程通航,避免蓄水通航后可能對湘江水質造成的影響,株洲做了哪些努力?該工程蓄水通航后又將給湘江沿線城市帶來哪些改變呢?記者近日就此進行了采訪。

  將解決污水直排湘江問題

  湘江長沙綜合樞紐工程為湘江干流9級開發的最下游一級,其主要開發任務是保證長株潭城市群生產生活用水,適應濱水景觀帶建設和進一步改善長沙至株洲段航道通航條件,兼顧發電等功能。蓄水后,湘江株洲段水流速度將減緩,水體對污染物的自凈降解能力下降,水環境容量相對減弱,稍有不慎,就將對湘江水質造成不良影響。為確保飲用水源安全,株洲加快謀劃蓄水前的環境整治工作,在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污、清水塘工業區環境污染、河道整治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近兩年,株洲已在城區新建云龍、白石港等兩座生活污水處理廠,啟動龍泉和霞灣生活污水處理廠第三期建設;在較大的鄉鎮建設生活污水處理廠,指導農村運用人工濕地等技術集中處理生活污水;對處理后的尾水排放實施全天候、全方位的監測監控,確保在“十二五”期間,基本解決污水直排湘江的問題。

  針對生活垃圾處理問題,株洲將盡快建成市區垃圾焚燒發電廠,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機制建設,具備轉運條件的縣市大力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戶集、村收、鄉鎮運輸、縣市處理”方式,對區域內的生活垃圾進行集中處置。

  污染源變身生態新城清水湖

  清水塘工業區曾是湘江流域四大工礦污染源之一,要解決湘江水質問題,清水塘是一個不得不摘除的“毒瘤”。據了解,株洲市加快實施清水塘工業區工業企業綠色搬遷。22家規模以上企業擬搬遷改造或關停,68家規模以下企業,屬于配套企業的,隨母體企業搬遷,污染嚴重的予以關停。清水塘工業區環境治理的總體目標是10年內完成所有污染企業搬遷,最后使清水塘從地圖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面積達幾百畝的生態新城“清水湖”。目前,中鹽株化集團產業轉移有了初步的方案,華銀株洲電廠整體外遷項目已經立項,旗濱玻璃也在籌措整體外遷。

  據介紹,航電樞紐工程建成后,湘江長株潭河段將渠化(指通過采取一些工程措施,將天然河流改造成兩岸近乎平行、較為規則的渠道),形成長達135公里的庫區,將長株潭三市沿江兩岸有機地連接在一起,構成一個帶狀的濱水區域;分布在湘江沿岸的岳麓山、昭山、空靈寺等景區也將連為一體,未來或將培育成一個綿延長株潭三市的沿江風光帶,使濱水區成為湘江生態經濟帶開發建設的重要內容。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