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監測 > 正文

北京擬將珍貴館藏文物全部納入監控

2012-09-13  來源: 京華時報
[字體: ]

  昨日,北京市文物工作會召開,傳達學習全國文物工作會精神,部署本市文物工作。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顧玉才到會講話,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副市長魯煒出席。

    記者從會上獲悉,全市珍貴館藏文物擬全部納入監控。會議還結合當前重點、熱點問題,部署了下一階段本市文物工作的安排,呈現多個亮點。其中涉及地下文物保護、建立拍賣企業誠信檔案、擬建立文物權威鑒定機構等。

    全市珍貴館藏擬全監控

    昨天文物部門相關人員透露,目前全市正在醞釀一個比故宮180余萬件藏品安保更為宏大的館藏安保計劃,即建立全市的公共服務體系平臺,其中包括全市所有博物館珍貴藏品保存狀態的實時監測體系。目前項目建設正處于論證階段。

    同時,會議要求下一步大力提高科技安全預防水平,實現“人防、技防、物防、聯防”無縫連接,加大科技創安投入。

    >>新聞背景

    館藏文物安全一直備受關注。開放的文博單位普遍面臨著火險、盜竊等安全威脅。世界級的博物館故宮也不例外。2011年5月故宮失竊,當年12月故宮世界文化遺產監測中心在故宮博物院內隆重揭牌成立。

    作為1987年中國第一批入選《世界遺產名錄》的遺產地,故宮從2008年7月開始,按照世界遺產組織的要求,啟動遺產監測方案的起草工作。歷經三年,從監測概念的理解、方案架構、監測對象的確定、技術手段等方面反復討論,至2011年上半年完成定稿。

    故宮世界文化遺產監測中心和故宮世界文化遺產監測信息化平臺監測內容包括文物建筑、室外陳設、植物動物、環境質量、游客動態、安全防范、基礎設施、館藏文物、非古建筑、監測保障等10個方面。

    故宮方面對藏品的庫房狀態、展陳狀態進行監測。未來故宮每一件文物都將有一個條形碼,只要文物移動,就會自動報警。

    地下文物保護立法破冰

    昨天,參與會議交流的北京文物研究所帶來最新消息,市文物局成立了由政策法規處、文保處和市文物研究所組成的立法調研小組,并已經開始調研報告和《地下文物保護管理辦法》初稿的編寫工作。

    據悉,立法工作有望于“十二五”期間完成。呼吁多年的地下文物立法,擋在轟鳴的推土機前,對北京地下文物形成長效保護。

    此外,會議透露,北京還將劃定并公布第五批地下文物埋藏區。目前已經開展了第五批地下文物埋藏區劃定的前期工作。參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公布地下文物埋藏區將是地下文物保護的另一項重要舉措。對于更好地挖掘、豐富和展示北京文化內涵具有重要意義。

    >>新聞背景

    2010年,市政協的一份專題調研報告顯示,“看不見、摸不著”的地下文物遭破壞情況嚴重。調研結果令人心驚:2007和2008兩年,北京市從事土方施工的新開工建設項目共有4191項,但只有97個項目進行了考古勘探調查,僅占總數的2.3%。

    這份旨在為地下文物保護“把脈”的調研報告呈遞至北京市政府,得到市委市政府相關領導批示,隨后地下文保正式進入立法軌道。

    將建拍賣企業誠信檔案

    昨天,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顧玉才在談及社會文物流通領域管理和職業道德建設方面,要求規范文物拍賣標的審核,建立文物拍賣企業誠信檔案。對此,北京方面當即表示將在短期內出臺相關方案,率先在文物流通企業落實“誠信檔案”制度。

    國務委員劉延東在全國文物工作會議上指出,當前文物流通秩序亟待規范。

    在文物拍賣中,“假拍”和“拍假”問題嚴重。

    >>新聞背景

    擬建文物權威鑒定機構

    昨天文物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擬建文物權威鑒定機構。“希望社會自發地從市場上產生出權威的機構,同時政府部門也應該有權威的鑒定機構,兩方面都需要。”這位負責人稱,如何建立機構,特別是如何保證這兩個層面的機構的權威性,成為探索的難點。

    據了解,北京下一步將建立首都高端文博人才數據庫,同時嘗試重大文化項目首席專家制度,培養一批德藝雙馨的文博名家和各領域領軍人物。

    >>新聞背景

    當前,文物鑒定人員魚目混珠、道德失范、誠信缺失亂象叢生。一些所謂“專家”成為“磚家”,擾亂了文物、藝術品市場的健康發展。對此,北京擬嘗試建立文物藝術品評估鑒定機構。

    打造博物館中心區、聚集區

    昨天會議通報,北京地區現有注冊博物館163座,對外開放151座。首都博物館聯盟現有聯盟成員121家。

    一批改擴建或新建的博物館項目正在有序進行。奧運博物館主體已經完成,正在加快后期的完善,有可能在年內開放;中國園林博物館主體建設已經完成;徐悲鴻紀念館前期的拆除正在進行,設計方案論證已經展開;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已展開前期調研;國家美術館正在進行方案論證。

    此外,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立項工作正在進行;中國工藝美術博物館新館立項工作已基本完成;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基本建好,目前已經處于試營業階段。

    >>新聞背景

    北京的博物館從數量上看,東、西城占全市博物館的1/3以上;從質量上來看,北京一共有11家國家一級博物館,居各省市之首。

    下一步,北京將在東、西城打造北京博物館中心區,提升博物館服務質量。

    此外,北京的博物館發展呈現小范圍聚集的特點。未來還將著重發展博物館聚集區。比如天安門地區、奧體中心地區、中國電影博物館附近地區、西直門地區等。

    □其他舉措

    ◎北京將完成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修繕保護工程。完成修繕十三陵裕陵、圓明園正覺寺、頤和園四大部洲等100余處文物保護單位的重要文物建筑。

    ◎不斷擴大全市歷史文物的開放場所,增加開放內容,騰退修繕景山壽皇殿等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嚴格控制名城地區新建重大項目。

    ◎結合大運河申遺,北京將實施運河大環境整治,加強什剎海、北運河周邊環境整治。

    ◎恢復明清北京外城東、西角樓及內城西南角樓等名城標志建筑、開展焦化廠等工業遺產評價認定工作。

    ◎為深入挖掘古都的文化價值和內涵,北京將對前門地區傳統商業店鋪進行有機更新,提升琉璃廠、大柵欄等傳統商業文化街區功能,推動形成國家級老字號聚集區。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